人类要200年完成的工作,AI两分钟就搞定?杨振宁弟子描绘了这样的图景
2018-10-30 09:35:43AI云资讯1360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通过AI(人工智能)来做一些科研方面的预测,希望人类和AI展开竞争,期待AI也能通过一些更加先进的算法来帮助我们去探索一些全新的领域,甚至在2分钟之内就把人力需要花200年完成的探测工作全部完成。”AI不仅下围棋能完胜人类,以后还将能帮助人类开展科学研究——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海·滴水湖)10月29日的专题讨论环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物理系、电气工程系和应用物理系终身教授张首晟为与会嘉宾描绘了这样一幅让人既兴奋又充满紧迫感的场景。
“我出生在上海,这次也算是回到了家乡。”一开口,张首晟就笑着说道。他上世纪60年代初生于上海,年轻时去美国投到杨振宁的门下攻读物理学博士。去年7月,张首晟团队及其他科研团队发表了一项重大发现:在整个物理学界历经80年探索之后,他们终于发现了手性(指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相重合)马约拉那费米子的存在,张首晟将这一正反同体的基本粒子称为“天使粒子”。
1928年,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宇宙中每一个基本费米粒子必然有相对应的反粒子。9年后,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埃托雷·马约拉那在他的论文中猜测有正反同体的神奇粒子存在。然而,要验证这一猜想的实验精度按传统方法难以达到。从2010年到2015年,张首晟团队连续发表多篇论文,精准预言了实现马约拉那费米子的体系及用以验证的实验方案。其他实验团队依照张首晟的理论预测,终于成功发现了手性马约拉那费米子。
论坛上,张首晟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研究经历后指出,展望未来,类似于“检测、发现手性马约拉那费米子”等研究中的部分工序,今后将可由AI代劳,领域可覆盖热动力学、高温超导材料检测等。“在一些领域,AI的‘考虑’深度已经超过了人脑的研究。未来,人类在系统内输入相关参数描述后,通过编程就能自动进行相关检测等工作,把人工智能和传统理论研究更好结合起来,这也是我本人的梦想。”
既然如此,AI能代替人类进行全部或曰大部分科研工作吗?张首晟认为目前并不会。“有的科研工作是偏经验性的,根据经验得出结论,有的则是偏演绎、推算性质的。经验性的工作,目前AI已经具备很强的能力,但在推算方面AI还比不上人脑。不过,AI在机器学习方面也在不断发展,而且有逐渐脱离人工监督进行机器学习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地进行无人工监督式的机器学习,比如谷歌翻译。不是说要让AI做所有的事,而是要在科研工作中,让人类和AI都做各自擅长的事。”
相关文章
- 5G+AI带来新机遇,高通副总裁李晶:支持中国伙伴走向全球
- 以5G-A和6G为连接纽带支持混合AI未来,高通专家:携手中国伙伴继续前行
- 释放“AI+”时代潜力,高通携手中国移动等合作伙伴加速终端侧AI落地应用
- 阿里云与Omdia联合发布AI安全报告,引领构建全新AI安全范式
- 阿里云 2025首届「AI安全」全球挑战赛完美收官,展现大模型安全攻防新高度
- 荣耀 × Keep发起「热爱开跑」跑量挑战赛 荣耀手表5 Pro以AI定义行业新标杆
- 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思特奇引领科技创新 赋能AI+时代新未来
- 湖北移动5G+AI驱动宜城纺织老厂“织”出国家智造名片
- 从6G前瞻技术到AI生态产品,vivo携多项创新成果惊艳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 全面AI化:丈八网安开创网络仿真智能化应用先河
- 赛意信息筑基灯塔工厂:从数据治理到AI赋能,引领中国智造新标杆
- 全来店三季度展会矩阵彰显生态协同力,AI驱动餐饮数字化加速升级
- 智汇AI新未来丨长飞公司精彩亮相2025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
- TCL实业ACE 2025:从屏显科技到AI科技,智享生活触手可及
- 中国移动升级“AI+视联网”能力及生态新体系
- 中国移动发布多项自智网络创新成果 携手合创AI+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