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中国想像》发布:人工智能风险感知还未进入大众认知视野
2018-11-06 10:21:17爱云资讯1111
近年来,关于AI(人工智能)技术的新闻报道几乎不绝于耳。从IBM Watson采用认知计算系统的商业人工智能,到第一个获得人类公民身份的机器人Sophia;从阿里巴巴将AI设计应用鲁班改名鹿班,到京东推出一秒可生成上千条文案的莎士比亚系统;再从百度大脑3.0、PaddlePaddle3.0、百度AI开放平台3.0的重磅发布,到谷歌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改善乳腺癌筛查……然而,中国公众是如何认知这一革命性的未来技术呢?
2018年10月28日,以 “智能传播: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众多海内外人工智能与传播领域嘉宾学者云集的2018新媒体国际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阎峰副教授分享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告《AI的中国想像》,对此作了深入解读。
本报告以蜜度信息大数据专家团队首次对外提供的,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间,微博上产生的有关人工智能的5000万条海量数据为研究基础,确保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报告指出,AI几乎成了自2017年10月以来中国社交媒体上罕见的24小时热点话题。从早8时开始,到午夜12时,一致保持高比例的活跃度。整体上来看,21时左右,最为活跃。
另外,同中国网民的性别结构以男性略占优势的特点相左的是,在AI的关注度上,女性群体占比更高。而这源自于女性的关注路径、兴趣点与男性不同。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中,20-29、30-39两个年龄段女性对于AI话题关注的热词是“孙杨”。而AI话题和“孙杨”的关联乃是其代言了华为荣耀手机、用了智能体育科技,所以这一话题才备受女性关注。
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是, “学霸”摩羯座对于AI话题的兴趣程度,高于其他11个星座。
整体上来看,由用户兴趣推测的主要AI认知路径如下:总体概念上排序前三的为影视、数码、媒体;有用性上排序前三的为影视、媒体、互联网;有害性上排序前三的为影视、媒体、文学;外部性效应上排序前三的为影视、媒体、互联网;语言符号上排序前三的为影视、媒体、数码;视觉符号上排序前三的为影视、媒体、搞笑。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最后指出,在对于AI有害性(风险)的态度上,AI有害性(风险)感知还没有进入大众认知视野,甚至被当成一种娱乐性的东西。
其中,本报告中的数据提供方为蜜度信息(Sina·MData),这是一家媒体大数据运营商,在独家拥有新浪微博官方数据的基础上,7*24小时对互联网上的新闻、微信、客户端共11种来源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每日采集超过9000万条数据,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客户利用海量媒体大数据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政策发布,九科信息积极响应并领跑国央企AI Agent商业化落地
- 腾讯与港中大签署合作框架安排 携手推动人工智能法律研究合作与科技人才培养
- ISC.AI 2025任贤良:以创新与共治筑牢人工智能安全防线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县域分论坛,杨作兴博士与陈宏铭院士对话科技点亮乡村振兴
- 研极微获WAIC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乡村振兴奖」, 神眸“芯”版图发展AI+县域场景
- 谷歌Gemini人工智能推出全新引导学习模式
- 海纳AI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入选中小企业协会推荐AI解决方案
- 国内首期人工智能审计专家认证培训班成功举办
- 慧博云通受邀出席2025中日经济交流研讨会,共探人工智能助推产业发展新路径
- OpenAI发布开放权重人工智能模型:采用Apache 2.0开源协议,支持本地运行
- 苹果组建全新AKI团队研发类ChatGPT人工智能搜索工具 力图重振苹果智能
- BSI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国际标准构建可信AI未来
- 润和软件闪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AI加速赋能行业智慧化升级
- 壹心理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麦思AI战略合作,守护千万家庭心理健康
- 星辰聚智·才启未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电信发布系列前沿能力及AI产品
- 天罡智算闪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算力创新驱动智能时代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