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与Facebook联手开发AI软件 挑战谷歌TensorFlow
2018-11-16 11:41:20AI云资讯773
微软开发了用于制作人工智能模型的开源软件。但最近几个月,该公司改变了方向,选择与Facebook进行更密切的合作,并为开发Facebook自己的免费人工智能软件做出贡献。
微软并没有对这一变化做什么大动作。但这反映出,微软愿意支持来自其他大型科技公司的软件,而不是只专注于自己的平台。
谷歌是最受欢迎的开源人工智能软件TensorFlow的开发商,该软件于2015年末上市。TensorFlow是谷歌基于DistBelief进行研发的第二代人工智能学习系统,其命名来源于本身的运行原理。Tensor(张量)意味着N维数组,Flow(流)意味着基于数据流图的计算,TensorFlow为张量从流图的一端流动到另一端计算过程。TensorFlow是将复杂的数据结构传输至人工智能神经网中进行分析和处理过程的系统。TensorFlow可被用于语音识别或图像识别等多项机器深度学习领域,对2011年开发的深度学习基础架构DistBelief进行了各方面的改进,它可在小到一部智能手机、大到数千台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各种设备上运行。TensorFlow将完全开源,任何人都可以用。
2016年初,微软在GitHub上发布了自己的认知工具包(Cognitive Toolkit,简称CNTK),并授予其更为宽松的开源许可。2016年晚些时候,Facebook推出了针对TensorFlow的PyTorch。
微软首席技术官Kevin Scott本周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微软系统有其优势,尤其是在构建语音识别系统方面,但PyTorch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拥有一些有趣的技术特性。
去年,Scott与Facebook首席技术官Mike Schroepfer见了面,决定让两家公司尝试“调整”软件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复杂性,这将是一件好事,人们可以用这些软件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2017年9月,Facebook和微软共同推出了ONNX((Open Neural Network Exchange)),这是一款开源软件,用于导出经过人工智能软件框架(比如微软的认知工具包)训练的模型,这样它们就可以用来与Facebook的PyTorch等其他框架进行预测。不久后亚马逊AWS 也宣布加入并推出ONNX-MXNet 开源Python 软件包。除了亚马逊,AMD、ARM、华为、IBM、英特尔、高通都宣布将支持ONNX,形成强大的深度学习开源联盟。
人工智能初创企业FloydHub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i Soundararaj表示,现实情况是,人工智能框架太多了。Soundararaj说,这家初创公司的云服务支持微软的认知工具包,但它没有从客户那里得到太多的使用。
微软并没有放弃认知工具包,尽管它更关注其他项目。微软的软件仍在更新。
但方向是明确的。微软公司AI平台副总裁Eric Boyd说:“社区的发展势头实际上是围绕着PyTorch和TensorFlow展开的,所以这是我们的重点。社区采纳非常重要。”
围绕认知工具包的这一举动,是微软最近采用公司外部技术的趋势的一部分。它已经接受了Linux,使其可以在Windows 10中访问,并创建了其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的Linux版本。它已经减少了针对移动设备Windows的努力,并加快了苹果iOS和谷歌安卓应用程序的开发。微软也停止了自己的大数据软件Dryad的开发,转而支持Hadoop开源工具。
相关文章
- 微软与Anthropic达成新合作 将Claude人工智能模型引入Azure云平台
- 微软Office下线“重用幻灯片”功能,WPS反向升级:AI让旧功能焕新生
- 微软智能 GitHub Copilot 副驾驶®荣获 2025 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
- 微软人工智能部门将开发对人类无害的超智能人工智能
- 微软AI首款自研图像生成器MAI-Image-1正式上线
- OpenAI完成营利性重组,并与微软达成了新协议
- 罗技发布多款AI商用新品,携手微软、腾讯共探“智汇未来”新办公
- 微软Edge浏览器Copilot模式新添更多AI功能
- 微软紧急推送Windows 11更新,修复严重系统恢复漏洞
- 微软将重写 Windows 系统,把电脑改造成可对话的AI个人电脑
- 微软人工智能部门宣布推出首款自研图像生成器
- 微软Windows 11 2025年度更新25H2版本正式发布
- 微软在Excel和Word中推出Office智能体功能
- 微软携手OpenAI的竞争对手Anthropic,共同提升Microsoft 365应用效能
- 拥抱AI PC:英特尔联手微软、京东,以智能科技点亮校园生活
- 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承认微软引领人工智能时代困难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