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给率70%还很遥远!2023年中国芯片自给率或仅达10%
2019-02-11 15:40:59爱云资讯982
自2005年以来中国大陆一直是集成电路最大的消费市场。根据IC Insights最新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目标大幅提升集成电路自给率的目标远未实现。
如下图所示,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仅占全球1550亿美元市场的15.3%,高于2013年前的12.6%。IC Insights预测到2023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20.5%。
虽然年复合增长达到15%,但是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值仅为238亿美元,增长基数较小。2018年,SK海力士、三星、英特尔和台积电等是在大陆制造重要集成电路产品的主要境外制造商。其中,SK海力士在大陆的300mm晶圆厂产能最大,每月满载产能达20万片晶圆。
英特尔在大连的300mm晶圆厂(Fab 68于2010年10月下旬开始生产MCU)因为计划转为3D NAND闪存产线,于2015年第三季度开始闲置,直到2016年第二季度。截止2018年12月,英特尔大连工厂的满载产能达每月70000片300mm晶圆。
三星在2012年初获得韩国政府批准,在西安建设一个300mm NAND闪存晶圆厂,并于2014年第二季度投产。三星在该工厂一期投资了23亿美元,预算总额为70亿美元。该厂在2017年成为三星3D NAND生产的主要工厂,截止2018年12月,该厂每月产能为10万片晶圆,三星计划将其扩至20万片。
IC Insights预计,未来五年中国集成电路销量将大幅增加,包括纯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华虹集团,以及初创存储公司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DRAM初创公司福建晋华目前则处于搁置状态,等待美国对该公司的裁决。此外,IC Insights预计或将有其他公司计划在大陆建立生产基地,例如富士康。该公司在去年12月宣布拟在珠海投资90亿美元建设晶圆厂,提供代工服务、生产电视芯片和图像传感器等。
按照IC Insights的预测,如果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在2023年增长至470亿美元,也仅占当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总量5714亿美元(预测)的8.2%,即使加上销售给电子系统制造商的部分,这一比例预计也将仅有10%左右。
IC Insights预测,即使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等公司投建新厂房,外国企业也将继续成为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市场的主要力量。因此,该机构,2023年大陆至少50%的集成电路生产来自在大陆具有晶圆厂的境外企业,如SK海力士、三星、英特尔、台积电、联电、格芯和富士康等。
鉴于中国未来五年投资计划规模庞大,IC Insights认为政府可能会通过减少对集成电路进口依赖的策略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中资收购外国科技公司收到越看越严苛的审查,以及中国初创公司未来可能面临更多的法律挑战,中国离”即到2020年实现40%的自给率,到2025年实现70%“的目标还很遥远。
相关文章
- 苹果iPhone 17 Air将首发A19 Pro芯片,GPU降级为5核,图形性能弱于iPhone 17 Pro的完整6核版本
- 芯驰科技与国创中心持续深化合作,共建北京经开区车规级芯片产业生态
- 见证历史!全球领先!基于叠铖·利扬芯片 TerraSight芯片的无人矿卡成功演示!
- 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小鹏G7上市:搭载行业最高算力芯片 19.58万元起售
- 小米玄戒O2芯片或因需通过复杂的车载多平台设备通信验证而延迟上市
- 重磅!方芯半导体推出国产EtherCAT从站控制芯片,原位替代Microchip LAN9252/9253/9254
- AI重构汽车大脑,得一微存力芯片赋能“移动智能体”
- 小米发布首款搭载自研玄戒O1芯片平板Pad 7S Pro:支持120W快充、电池容量达10610mAh
- 专访得一微董事长吴大畏:当存力芯片长出“AI大脑”
- 端侧新品,炬芯科技 ATS288X AI-Party Speaker 芯片重磅发布
- 台积电晶圆代工2.0一骑绝尘,以35%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
- 赛思获评国内通信大厂S级供方,跻身国产SLIC语音芯片领军者行列
- 中信科移动与思朗科技深化战略合作,共筑国产芯片与通信产业融合创新新高地
- 旗舰芯片性能升级关键要看“IPC”,联发科天玑9500初露锋芒
- 力合微携PLC芯片技术亮相广州光亚展和上海SNEC光伏展
- 九章云极方磊:让每一块芯片、每一度电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