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跨界做智能机器人 宗庆后:体力劳动无人愿做
2019-04-02 16:42:24爱云资讯739
4月1日,娃哈哈成立了一家智能机器人公司,名为“浙江娃哈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00万元。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娃哈哈商业,持股65%;法定代表人为宗庆后。“饮料巨头”娃哈哈向智能机器人领域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饮料巨头”开了个机器人公司
官网显示,1987年4月,宗庆后承包了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靠代销汽水、棒冰及文具纸张赚一分一厘钱起家;同年7月,宗庆后以花粉销货款和5万元银行贷款作为原始资金,筹建了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为杭州保灵公司代加工花粉,开始了娃哈哈的创业历程。
据信息显示,成立于2019年3月27日的浙江娃哈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娃哈哈机器人”)的董事长为宗庆后,第一大股东为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65%。
数据显示,娃哈哈机器人的第二大股东为浙江数脉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5%。另外,还有一名个人股东鲍成乐持有娃哈哈机器人10%的股份。
数据还显示,娃哈哈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杭州娃哈哈宏振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7.47%,宗庆后持有杭州娃哈哈宏振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
宗庆后还是国内饮料巨头娃哈哈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9.4%。资料显示,娃哈哈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目前已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建有80个生产基地、180多家子公司,拥有员工3万名。
作为国内饮料巨头娃哈哈的掌舵人,宗庆后此前曾声称“不愿意上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娃哈哈流动性充裕,不差钱;二是前几年资本市场给人的印象是企业上市圈钱的地方,宗庆后不想圈股民的钱;三是上市后公司的一切事情都会暴露在聚光灯下,做什么事情都会受到约束。
不过,最近几年宗庆后对上市一事已有多次“松口”现象。
做机器人顺应趋势,体力劳动无人愿做
近年来,智能技术与产业结合成为发展大势,娃哈哈也大力推进转型升级,打造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娃哈哈官网显示,公司先后成立精密机械公司、机电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致力于智能化饮料生产线和智能装备产业化研究,拥有了一支具备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科研队伍,承接了工信部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等多项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
“娃哈哈做机器人,主要基于两大判断:一是体力劳动已经无人愿意做;二是危险、危害健康的工作不应该由人力来做。”宗庆后在2017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开发了装炸弹的机器人,装铅锌电视的机器人,因为铅锌损害肺功能。”
据报道,娃哈哈在2011年承担了工信部“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高速搬运机器人及其物流生产线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的研究。
2012年,娃哈哈参与了两项国家863项目“高精度高效率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开发”,都是围绕机器人的应用和研究,为日后正式踏上机器人之路奠定了基础。
在2013年前后,娃哈哈开始有计划地踏上机器人之路,“利用在饮料机械装备开发、系统集成应用方面积累的经验,进入智能装备研发制造领域。”
2015年,娃哈哈完成串联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平面机器人的研发,并应用于集团饮料生产线上产品装箱、码垛、生产物料投放、装箱等领域。同年,娃哈哈的“食品饮料流程制造智能化工厂项目”入选全国首批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打造食品饮料全数字化管控的智能工厂上进行了实践探索。
目前,娃哈哈开展了工业机器人、高端直驱电机等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和装备的研制工作,并已成功自主开发串联机器人、并联机器人、高速装箱机、自动物流分拣系统等智能设备,成为食品饮料行业中具备自行研发、自行设计、自行安装调试设备能力的企业。
娃哈哈布局智能机器人路线图
2011年承担工信部“高速搬运机器人及其物流生产线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的课题研究;
2012年参与两项国家863项目“高精度高效率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开发”;
2013年利用在饮料机械装备开发、系统集成应用方面积累的经验,进入智能装备研发制造领域;
2015年娃哈哈完成串联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平面机器人的研发;
2019年3月27日成立浙江娃哈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兼顾纤薄、耐用与可持续 Galaxy Z Flip7展现三星卓越的产品设计能力
- 新石器无人车部署超7500辆,成全球最大规模无人车队
- 未来式智能亮相 WAIC 2025,以人机协同范式引领产业智能变革
- 全球首例!康诺思腾手术机器人完成临床场景下自主手术验证,研究成果登上顶级期刊《Science Robotics》
- 超能AI+折叠大屏 新一代三星Galaxy Z Fold7|Z Flip7邂逅沈阳
- 技嘉 M27Q2 QD 高清2K 量子点电竞显示器正式上市
- 新型Xsens Avior OEM IMU,体积小、重量轻,可在苛刻的工作条件下提供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 从 “认知优势” 到现实赋能:DPVR AI Glasses 重构智能穿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