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专家谈数据中心网络:400G技术引入迫在眉睫
2018-05-14 18:09:30爱云资讯1357
近日由数据中心光通信产业峰会组委会,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主办的“2018中国数据中心与光通信应用论坛”上,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网络架构师李晓千对大中型数据中心网络发展要求做了详细的阐述。
李晓千首先提到,全球数据中心业务高速发展。中国电信整个数据中心的建筑面积从2012年的189.9万平方米到2016年底的325.4万平方米的规模。
并且随着物联网以及高速移动网的发展,数据中心的南北流量,从2015年的1090EB,发展到了2018年年底2362YB。未来两年,整个数据中心的流量会发展到3000-4000EB的区间,在国内有37%的增长率。
数据中心对网络的要求方面,李晓千提到,包括高带宽网络、大容量设备、高可靠性网络、低时延网络以及多网接入。
高带宽网络
面对现在南北流量,上百亿的流量规模。数据中心为未来网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接入汇聚设备需大量采用40G/100G光端口作为客户接入用;核心设备需采用400G光端口作为中继电路端口;同时需要高质量低损耗的新型光缆以支持高速传送网。
大容量设备
从100G到400G,设备容量是关键,目前的单板容量限制了高速端口的密度。未来,核心的设备单板容量需从400G升级到1T以上。单框的容量需从15T升级到32T。交换容量需从50T升级到100T以上。最后光传送网节点容量需从8T升级到32T以上。总结下来,对于设备的要求,需要大容量,低功耗,小体积,这也是是未来网络发展需求的趋势。
高可靠性网络
李晓千表示,从链路层面需要采用不同路由光缆接入、全连接网络拓扑、环网保护、光保护系统等进行冗余保护。在设备层面需要冗余电源、冗余风扇、冗余主控板、甚至双机热设备。而在逻辑层面需要:链路聚合、STP、VRRP、动态路由多路径、浮动静态路由、多BGP接入、BFD、GR。最后在软件层面需要网络质量检测探针、网络流量调度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低时延网络
随着视频业务,金融与电子交易业务,云桌面业务,云支付业务,虚拟机热迁移,对网络时延的要求越来越高,前面三个业务对互联网的链路时延要求需小于30ms,而云支付业务,虚拟机热迁移需要DCI链路时延小于10ms。李晓千表示,目前链路的时延首先受制于传输传送的距离影响,第二个是受限于设备处理对网络时延的影响。所以目前要做的是对网络、光路、路由进行优化,尽量减少传送距离,第二是提升光缆质量以降低传送损耗减少光电转换次数。
多网接入
在多网接入要求方面,李晓千表示,需要打破运营商之间IDC网络接入的壁垒。也要实现,电信所有大区域的IDC节点进行互联,以及和5G,4G,IP-RAN的骨干网进行互联。
最后李晓千总结道,数据中心是未来数据流量的核心节点,具备高带宽、高可靠性、低时延网络是一个数据中心健康运营的前提。而这一切的实现一方面是如何合理布局数据中心,让绝大部分流量在一个大区内消化;二是依靠400G技术的推动,推进配套的光缆、设备、软件的升级。然后如何在演进过程中实现平滑过渡、降低成本、延长生命周期仍然是持续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章
- 中国电信汽车直连卫星助力问界M9车主在无人区极端环境下及时脱困
- 2025中国互联网大会|大模型安全发展论坛暨中国电信第五届科技节·北京站成功举办
- “星辰智惠 共治共享”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生态论坛成功举办
- 中国电信柯瑞文:星辰智惠 共治共享
- 中国电信聚焦四大根技术方向,强化七大战略新兴业务布局
- 荣耀与中国电信达成战略合作 共筑AI终端生态新格局
- 中国电信美好家生态联盟引领IPTV产业迈入3D视听新时代
- 中国电信亮相“人工智能向善全球峰会”,以创新科技绘就AI向善新图景
- 中国电信云计算研究院荣获ICME 2025最佳论文奖,实现图像编码技术突破
- 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毕奇:5G-A网络能力升级,赋能移动AI新未来
- 中国电信发布星小辰终端智能体:防诈、办公、生活全搞定,麦芒40首发搭载!
- 中国电信AI+网络能力发布大会召开 全球首个网络大模型联盟正式成立
- 华为携手中国电信荣获TM Forum 2025年度数据与AI创新卓越奖
- 中国电信柯瑞文:发挥WBBA作用,推动人工智能与宽带融合发展
- 中国电信联合华为发布“智聚大上行”创新技术,赋能5G-A产业焕新升级
- 中国电信“智算慧万象 星辰启未来”主题展台亮相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