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遇见”新材料——中科院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
2019-06-19 08:47:15AI云资讯1148
“目前许多‘卡脖子’技术都与材料科学有关。”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赵忠贤院士17日说。怎么办?他接着给出方案:人工智能可以推动材料科学发展。
在广东松山湖举行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上,包括赵忠贤在内的多位院士专家畅谈人工智能“遇见”新材料的前景。
使用传统方法,一天只能对材料成分做一两次分析试验,周期长、费用高、风险大。实验室“诞生”一个新材料平均需要10年,从实验室“走进”生产车间需要再用20年。而借助人工智能,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周期有望缩短一半以上。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汪卫华院士看来,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新材料的发现方式,不仅效率更高,还可以“变废为宝”。“通过对废弃数据的机器学习,再对新材料进行预测,其结果甚至可能好于材料科学家的人工判断。”他说。
人工智能有望加快新材料“井喷”,新材料也将支撑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智能机器人、可穿戴医疗设备、虚拟现实(VR)成像、物联网城市系统……未来的智能传感器需要极高的灵敏度、柔韧度、透明度和稳定性,这对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维材料,比如石墨烯,可以满足这一系列要求。”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成会明院士说,这样的新材料如果应用于智能传感以及更高层次的仿神经元结构,将极大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两者应加深交流,相互促进。”赵忠贤说,未来,解决人工智能使用的敏感元件问题要靠材料科学,同时也有必要根据材料科学的需求去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理论。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继5月召集院士专家研讨之后,6月继续聚焦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的产学研结合。该论坛由中科院学部工作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主办,将发挥院士作为高端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汇聚全国优势科技资源和力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提供战略建议。
相关文章
- 伟创力发布全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部署速度提升高达30%
- 英伟达AI服务器8年来能耗飙升了100 倍,世界还能否满足人工智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 全球最大的L4无人货运车辆集采结果公示,中国邮政以人工智能重塑全球邮政发展新范式
- 微软人工智能部门宣布推出首款自研图像生成器
- 2026广州国际数智装备与人工智能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穗成功举办
- 2026广州国际数智装备与人工智能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穗成功举办 聚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智产业盛会
- 软银豪掷54亿美元投资人工智能机器人
- 特赞科技携“创意可计算性:设计人工智能”展区亮相2025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
- 汽车之家亮相2025云栖大会 持续丰富“人工智能+汽车”生态内涵
- 神眸进驻全球首家人工智能6S店,共创智能守护新未来
- 全学科AI通识课实践落地!首批覆盖65+专业!山东科技大学联合青软集团打造「人工智能素养课」
- 全国首家人工智能6S店落地深圳龙岗,华秋电子携手CSDN开启AI智能产业服务新业态
- TEDIA 智能调饮:以自动化与数字化筑基,携手伙伴共创“人工智能+”新生态
- 2025 PT展|中国联通构建普惠人工智能体系,让人工智能更简单
- 联想亮相第十一届亚洲教育装备博览会暨人工智能教育大会 展示AI赋能教育新成果
- 亚信科技连续入选Gartner通信人工智能全球魔力象限“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