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监测杂草和害虫问题
2019-09-19 17:56:45AI云资讯1060
农业技术创新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1975年,杂交水稻成功培育。智能的力量,给中国农业安上了加速器。人们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判断杀虫剂量,通过图像识别辅助分拣水果,通过机械化自动灌溉施肥……
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农业变得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精细化,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在为农村市场赋能。中国食品安全、中国农业将诞生怎样的火花。
科技扶贫,AI农业的应用
农业转型升级,一批科技领域的专业人才投身农业,试图用智能技术给农业找到一条更高效、高质的生产路。主要分成三大方向,大数据分析生产数据、建立专属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智慧农场无人化作业等。
1)大数据分析生产数据
基于足够丰富的数据量,如今的农业可以做智能化的决策分析。例如浇水,通风、光照、土壤浇灌这些工作,都可以由人工智能自动收集环境数据,通过深度学习和计算,进行判断和决策,再驱动设备元件所完成。
在种植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监测杂草和害虫问题。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土壤环境的状况,结合市场行情预测,从而给出今年这块地适合种玉米还是大豆,同时做粮食产量预测。
2)建立专属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
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链路溯源成为智慧农场、智慧牧场的标配流程。麦飞科技自主研发了一款无人机遥感载荷——“麦视探针”,收集作物生长情况、气象、土壤等数据,并集成 AI 算法,建立起了光谱与农作物健康状况的关系,即农作物“体检档案”。
人工智能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猪脸以及身体状况的照片,为每一头猪建立档案,包括品种、天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频次、轨迹、免疫情况等,这些数据通过深度学习对动物的情绪和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可用于分析行为特征、制定进食数据等。结合声学特征和红外线测温技术,可通过猪的体温、咳嗽、叫声等作判断是否患病,预警疫情。大大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智慧农场无人化作业
智慧交通有无人车,智慧农场我们也可以看到智能机器人。种植、管理、采摘、分拣等环节都可以通过智能机器人来完成,实现农业种植的智能化与自动化。
例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农业机器人,可以完成深度学习,帮助管理者制定生产决策,比如自动诊断农作物健康的病虫害状况、农产品成熟程度,拥有“仿生手”防治病虫害或采摘农作物,自动运输农场收获。
巨头竞相入场,落地应用凸显
农业智能化成为各大科技巨头相互竞争的又一大竞技场。早在2008年,网易丁磊就开始进军养猪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网易陆续投入了上亿元建造了生态养殖场。2016年底,网易味央猪肉正式上市,成功引爆市场。透明化养殖的理念,也让网易味央安吉猪场开创了中国养猪业的历史,成为了中国史上第一家公开直播的猪场。
京东无人机牵头成立了京东智慧农业共同体,京东农场作为共同体落地项目首次亮相。之后,京东正式宣布成立京东农牧公司,也进军了养猪业。
阿里巴巴在上海云栖大会上发布了阿里云ET农业大脑,宣布已将各种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生猪养殖、苹果及甜瓜种植等农业领域。
百度与雷沃重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农机智慧化展开合作,用 AI 赋能农机制造,共同解决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难题。
传统农业有着诸多发展问题,人力成本、交通物流、信息交流等都制约着新农业的发展,而这些都可以通过AI化的手段来解决,产业融合AI是必然趋势。阿里、京东、网易等已经在深耕。各企业加速竞争AI与农业的结合发展,会大大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生态链的建设与完善。
AI农业发展的难点
尽管农业领域也已经开始讨论ABCD(A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B是区块链:BlockChain;C是云计算:Cloud;D是大数据:BigData),但在实际的布局过程中,依然面临种种挑战。比如数据链的打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AI人才的培养、市场教育等等,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
不同于工业标准化,农业生产面临众多不同模式,每一种作物、动物的生活环境、生长习性都不尽相同,而且体量庞大、结构混乱,形成规模化运作是一大难题。只有当农业进入标准化阶段时,才能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等等,形成有效数据采集和积累机制。
但长久以来,中国国情下的小农经济模式导致土地分化严重,几乎难以规模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因此,想要推动AI农业,背后的技术要求和成本投入非常高。
另外,技术与农业结合,需要技术企业和从业人员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而且农业的日常工作地点多数较为偏僻,脏又累的工作环境与较低的生活水准,远不及都市里的办公环境,高精尖人才招人是AI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中国农村劳动力本身的教育程度偏低,日常生产很大程度有赖于经验之谈。农业科技想要进行有效转化,如何更好地进行应用也有诸多阻力。这些都成为智能农业发展的阻碍。
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看到诸多人工智能公司如旷视科技、极链科技、依图科技等在垂直领域应用发展,也看到各大巨头在AI技术应用上的布局。AI全面渗透进入了各行各业。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借助人工智能提升产量、提升品质、提升食品安全,势在必行。
根据研究公司MarketandMarkets的数据,2018年农业市场的AI价值为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6亿美元,预测期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2.5%。虽然就目前来看,AI农业才开启落地步伐,还在初步阶段。但随着AI技术进步和市场教育,未来我国的农业将迈向数字化、智能化,迎来全新价值。
相关文章
- 伟创力发布全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部署速度提升高达30%
- 英伟达AI服务器8年来能耗飙升了100 倍,世界还能否满足人工智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 全球最大的L4无人货运车辆集采结果公示,中国邮政以人工智能重塑全球邮政发展新范式
- 微软人工智能部门宣布推出首款自研图像生成器
- 2026广州国际数智装备与人工智能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穗成功举办
- 2026广州国际数智装备与人工智能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穗成功举办 聚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智产业盛会
- 软银豪掷54亿美元投资人工智能机器人
- 特赞科技携“创意可计算性:设计人工智能”展区亮相2025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
- 汽车之家亮相2025云栖大会 持续丰富“人工智能+汽车”生态内涵
- 神眸进驻全球首家人工智能6S店,共创智能守护新未来
- 全学科AI通识课实践落地!首批覆盖65+专业!山东科技大学联合青软集团打造「人工智能素养课」
- 全国首家人工智能6S店落地深圳龙岗,华秋电子携手CSDN开启AI智能产业服务新业态
- TEDIA 智能调饮:以自动化与数字化筑基,携手伙伴共创“人工智能+”新生态
- 2025 PT展|中国联通构建普惠人工智能体系,让人工智能更简单
- 联想亮相第十一届亚洲教育装备博览会暨人工智能教育大会 展示AI赋能教育新成果
- 亚信科技连续入选Gartner通信人工智能全球魔力象限“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