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翰院士谈星光中国芯工程:计划投资百亿元推动国产芯片产业化

2019-12-30 09:04:25爱云资讯

12月28日,“星光中国芯工程”二十周年创新成果与展望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在会上介绍,未来十年,“星光中国芯工程”计划投资100亿元,用于芯片研发、标准研制等工作。

报告会现场。

芯片作为集成电路上的载体,被广泛应用在手机、军工、航天等领域,是能够影响一国现代工业的重要因素。芯片生产中的制造、设计、编码等技术,常常被作为国际贸易间的谈判筹码。然而,我国的芯片却长期依赖进口,芯片自给率不足10%。多年来,外国厂商凭借长期积累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一直占据着芯片的战略要地。

1999年,邓中翰等一批海外人才回国承担“星光中国芯工程”,致力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研发、设计及产业化工作。同年,在原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直接投资和领导下,中星微电子公司在北京中关村成立——这次投资,也是中国国有资本进行的第一笔风险投资,为后来的国家大基金投资开创了先例。

2001年,“星光中国芯工程”推出中国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字多媒体芯片“星光一号”,与众多国产品牌打破了“中国无芯”的局面。此后,“星光一号”顺利打入国际市场,被三星、飞利浦等国际品牌采用。

近年来,中星微电子公司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作为联合组长单位,共同牵头制定并推广了两代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该标准在国家天网工程、雪亮工程、智能交通、数字边防、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星光中国芯工程”推出了人工智能芯片“星光智能一号”,并将其应用在基于SVAC国家标准的智能安防系统。2018年,“星光智能二号”问世,入选工信部“2018年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目前,“星光中国芯工程”获得了3000多项国内外专利,形成了“数字多媒体”“应用处理器”“智能安防”“传感网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五大芯片技术体系。

有与会嘉宾坦言,目前中国芯片的自主研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想让“中国芯”在世界上从“跟跑”变为“领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进口芯片数量为4175.7亿件,同比增长10.8%;进口金额达到3120.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超过石油进口额。这也是中国芯片进口额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

另一个大背景是,全球芯片的发展,也遇到了新的瓶颈。1965年,英特尔的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曾提出,每隔 18到24个月,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便会增加一倍,芯片的性能也会随之翻一番。这便是著名的“摩尔定律”。然而近两年,芯片本身的物理极限成为各大厂商提升芯片性能的新挑战,摩尔定律已过时的说法此起彼伏。

邓中翰表示,虽然智能芯片在物理层面上的发展受到物理规律的限制,看似已接近极限,但信息层面的技术创新还远远没有碰到天花板。未来十年,“星光中国芯工程”计划投资100亿元,用于芯片技术研发、标准研究制定、系统应用开发、以及大规模产业化。同时,基于XPS数字像素智能传感技术和XPU多核异构智能处理器芯片技术,协同研究小样本机器学习技术、深空探测感知系统技术、等八大关键核心技术,服务更多国家战略需求。

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中央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头条文章
重点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