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大跨步落地应用下 应该认清利弊
2019-05-21 09:32:21爱云资讯1035
近些年,人工智能正在展现其能量,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与变革,其中尤以涉及人脸识别技术具有代表性。在去年10月底结束的安博会上“人脸动态识别”、“1:N静态大库人脸搜索系统”、“人脸验证闸机”、“人证合一一体机”等等产品技术充斥在今年安博会每一个角落,无论哪个展馆,哪家企业,人脸识别及动态捕捉技术产品以及丰富的应用案例已经成为“标配”。

国内人脸识别落地应用领先全球
其实不仅仅是在展馆内,近两年,随着算法精度不断提升,安全性能日益提高,国内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步在公共安全、金融、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落地开花”,显露出了比较不错的应用前景。
特别是在公共安全领域,涉及到公安业务方面的图侦、大数据分析,借助人脸识别实现犯罪嫌疑人识别、抓捕;在交通领域,基于交通参与者人的识别,捕获交通违法;在商业楼宇中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对出入口实现实时监控等等。
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内公共安全领域是人脸识别应用重要的场景,其市场份额占比30%左右。
与此同时,人脸识别技术正在深度结合行业应用,在金融支付领域、物流领域也实现了大跨步的落地应用。以线下支付为例,去年支付宝推出刷脸支付机具产品“蜻蜓”,目前已经在全国300多个城市落地,同时支付宝投入30亿元将用于激励商户使用刷脸支付。
在物流领域,今年3月起,菜鸟网络国内所有带摄像头的菜鸟驿站智能柜已陆续开通刷脸取件、刷脸寄件功能。
可以说国内“刷脸时代”已经来临,从身份审核到线下支付,从乘坐地铁到取快递、领养老金,“刷脸”正在变得一路畅通。与此同时,我国的人脸识别技术更是领先全球。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公布的新一次全球人脸识别算法测试结果中,依图科技、商汤科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3家中国团队占据了前5名。
欧美受限于隐私保护,应用跟不上
美国是较早开展人脸识别应用的国家,早前,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已与机场和航空公司达成合作,利用生物识别摄像头部署人脸识别解决方案。该系统的一个作用是帮助识别非法滞留在美国的签证逾期人员。目前,这套生物识别系统推出至今已帮助识别出7000名签证逾期人员。
但是与国内人脸识别技术的大跨步前进,在欧美国家某种程度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发展得比较慢,主要是基于“重隐私”观念下的身份信息泄露疑虑延缓了发展。
尤其是对于人脸识别是否应该用于执法,美国正处于立法争议阶段,部分地方政府对人脸识别技术展现出了谨慎和排斥的倾向。近段时间报道,旧金山将成为美国第一个禁止人脸识别的城市。
去年,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组织了30多个民权组织联合反对亚马逊向政府和警察部门推销人脸识别产品,并举行一系列抗议活动,反对美国政府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在欧洲这个情况更为严重,目前欧洲出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规定,包括人像在内的生物信息属于本人所有,对其使用需要征得同意。
何为利,何为弊
从国内人脸识别快速发展的态势来看,人脸识别技术进步带来了更快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人脸识别是否存在泄露隐私的风险?国内相关学者曾表示,密码可以更换,但人脸却不能更换,一旦人脸库被黑客攻击,人脸识别系统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安全问题。
与欧美国家相比,国内基于人脸识别的信息安全保护还相对落后,人们对自身的隐私安全保护还不够,需要国家及相关企业把信息安全保护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级别。另外,在安全有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发挥人脸识别的优势,开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未尝不可。
但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应该享有知情权,同时认清新技术发展下,何为利,何为弊?
相关文章
- 从人脸识别到AIGC文旅,深牧科技荣膺科大讯飞“AI领航者年度金榜”
- 鸿蒙版钉钉上线“考勤”功能,支持人脸识别,效率已达Next Level!
- 硬蛋科技携手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 助力百度云推广离线人脸识别
- 华为智能门锁 Plus上市,会自主学习的AI人脸识别锁
- 皓睛发布BRITEYE F10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打造高效安全智慧化门禁管理
- 直击人脸识别防沉迷的AB面,厘清合法性边界是关键
- 人脸识别+全景双摄+AI算法 萤石推动智能锁行业革新
- 人脸识别智能锁迅速兴起 欧菲光发力智能门锁打开发展新局面
- 护航未成年人网络之旅,网易游戏持续探索人脸识别技术
- 网易游戏积极探索人脸识别技术,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屏障
- 网易游戏探索人脸识别功能,规范未成年人上网行为
- 网易游戏构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网,不断探索人脸识别技术
- 网易游戏探索人脸识别功能,不断加固未成年人守护屏障
- 2022年3D人脸识别智能锁销售增速297% 京东年货节携德施曼等大牌首发趋势新品
- 网易探索人脸识别技术,进一步筑牢未成年人防护网
- 保障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网易游戏人脸识别技术加强防沉迷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