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经济时代强势开启 58同城到家精选抢占行业领先优势
2020-10-21 11:02:46爱云资讯986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偏向选择专业的到家服务。紧跟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到家服务的需求逐渐攀升,消费者对于服务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到家服务行业的前景愈加广阔。
日前,亿欧智库基于对行业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围绕影响因素、市场分析、行业展望等方向,发布了《2020“家”经济时代开启——中国到家服务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深入解析了当下市场上的三种经营模式。同时,报告将58同城到家精选作为行业典型企业,分析了平台的标准和服务优势,对到家精选的当下模式表示认可。
到家服务行业前景广阔
一直以来,国家都在不停出台政策鼓励,大力扶持到家服务行业发展。随着消费者经济水平的提升,行业市场规模也在极速扩大。根据此前58同城发布的家政服务行业报告显示,到2022年,到家服务从业人员近4千万,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巨大的行业市场也吸引不少企业纷纷入局,据预测,2020年全国家政企业数量将达到75万家。
广阔的消费市场下,到家服务行业的经营模式也逐渐清晰。目前,到家服务企业大体形成线下零散、线上向头部企业集中的态势。具体可将到家服务行业模式归为三类,分别为线下模式、线上平台和线上自营,且三大模式各具有优劣势。
线下到家服务企业以线下门店为主要的经营场所,更贴近用户。但实际经营中门店扩张难,员工制和中介制两种形态存在明显问题。线上自营模式则在品质上做了升级,能够有效保证服务人员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却同样会面临人力成本高、盈利难等问题,且在获客渠道和服务频率上,具有明显弊端。
而第三类线上平台模式,通过聚合到家企业,构建到家服务行业闭环。不断通过用户的反馈和评价,优化自身服务水平,并提升对质量的把控。综合来看,不同模式下的到家服务企业都在结合自身的优势,对目前现有模式进行升级。线上平台凭借丰富的获客渠道以及附加服务价值,为行业争取到了更多的升级机会。
以服务为核心到家精选全面提质增效
作为到家服务行业典型代表企业,58同城到家精选结合多年沉淀的线下商户服务评价及监控优势,积极寻求创新变革。其围绕商家与用户的具体需求,首创基于线上平台的综合类服务模式,并将精选和提质作为主要目标,全面为商家赋能,开启数字化创新探索。
在精选层面,到家精选多举措打造标准化服务。从源头入手,通过企业资质认证、缴纳保证金、完成对服务人员培训层层环节,甄选更优质的商家提供服务。为保证服务质量,平台对每一项服务均制定了服务范围和标准,并同步完善售后服务,全面提升用户体验。此外,已入围商家和服务人员均需接受平台的定期检查及背景调查,通过奖惩制度规定,进一步保证服务水平。
为达到提升服务质量的目的,到家精选同样采取了多种举措,包括建立服务标准化体系打磨SKU结构、协助企业进行人员培训和管理流程梳理、辅助商家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等具体措施。据悉,平台设立自营客服员工,24小时响应企业及用户反馈,帮助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同时免费为商家提供58智慧家政系统,助力线下企业实现效率的提升。
对于到家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报告》中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和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到来,行业内将迎来巨大的增量市场,而市场对到家服务专业化程度要求,势必将持续提升。可以预见,58同城到家精选将凭借专业化、高品质的服务,在行业内占据领先优势,助力中小家政企业升级的同时,也在为新增市场提供更多新鲜血液。
相关文章
- 58同城一季度人才流动数据:北京招聘求职活跃度双高,物流行业更受求职者欢迎
- 58同城发布《2024年返城就业调研报告》,90后偏爱互联网,00后目光转向服务业
- 58同城·优信拍发布报告:11月“车市热度”与“购车信心”指数双增
- 58同城面向物流企业开展观影活动 相继落地4城致敬行业奋斗者
- 58同城积极响应“春风行动” 推出线上招聘活动助力人才高质量就业
- 节后家政市场供需两旺,58同城送出“开工福利”满足用户家庭需求
- 58同城升级“创翼计划”多维度发力 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持续“添翼”
- 物流行业迎消费旺季用工大考,58同城搭建物流仓储司机招聘专区保障企业人才供应
- 58同城为制造企业人才储备加码 推出普工招聘专区缓解
- 58同城优信拍发布《4月二手车流通报告》,比亚迪重夺国产品牌销量榜首
- 58同城、安居客数智服务还原看房场景 线上售楼处助力用户理想安居
- 看58同城、安居客“省心租”如何成为00后青睐之选
- 58同城与商业信用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促产才协同发展
- 58同城、安居客《2022春节返城租房调查报告》:一线城市租客更追求稳定
- 58同城薪动节携手优质雇主打造招聘盛宴 三大薪动榜单满足差异化求职需求
- 58同城、安居客发布《2021粤港澳大湾区Q4理想安居指数报告》:8成购房者从事互联网相关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