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刷新
2020-11-16 10:17:41爱云资讯736
截至2019年底,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总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尽管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但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却并未因此受阻,截至今年10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共计69.4万件,同比增长56.3%。
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年度变化趋势(受公开滞后影响,2020年专利数据公开不完整,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10月底)
报告显示,从申请人分布看,互联网企业和高等院校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主力军。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名列前茅,华为、浪潮等信息技术制造业企业体现了雄厚研发实力。
其中,百度公司分别以9364件专利申请和2682件专利授权处于领先地位,并在深度学习技术、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自动驾驶、知识图谱、智能推荐、交通大数据等多个领域位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首位,华为公司则在专利申请总量和授权总量中分列第三、第二位。同时,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创新主体。
人工智能申请人专利申请数量排名
人工智能申请人专利授权数量排名
报告显示,云计算作为人工智能的基础支撑技术,专利占比最多,达到18.38%;计算机视觉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技术,紧随其后,占比为17.72%;深度学习、自动驾驶及智能机器人各占比为14.52%、12.36%和9.55%。其后按照占比数值排序,分别是占比7.58%的交通大数据、占比5.72%的智能推荐、占比5.65%的自然语言处理、占比5.35%的智能语音、占比3.16%的知识图谱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除应用技术外,我国创新主体注重在基础技术领域布局。以深度学习为例,特定功能的数字方法、数字识别、基于生物学模型的计算机系统等基础技术分支,我国该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企业,如百度、腾讯、平安科技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专利,说明我国在具体关键技术领域的基础研发已具有一定基础。
截至今年10月,我国创新主体在疫情防控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申请专利达3036件,分布于疫情监测、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领域。
在疫情监测方面,围绕自动测温系统,百度、清华大学等企业和科研院所共申请专利244件,获得授权41件;在交通大数据技术领域,百度、国家电网等企业共提出198件专利申请,推出疫情地图、疫情跟踪、同乘查询等信息服务系统,有效保障了人群出行及疫情源头的追踪溯源;在防控救治方面,科大讯飞、百度等企业在智能语音领域共申请专利301件;以智能问诊平台、新冠肺炎检测、智能监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医疗救治中共申请470件专利;在资源调配方面,疫情期间自动驾驶技术得到了良好应用,如百度Apollo于2月10日宣布对服务疫情的企业免费开放低速微型车套件及自动驾驶云服务,帮助合作伙伴快速开发出消毒车、配送车,驰援疫情防控前线;机器人技术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华为、中兴、腾讯等企业申请智能机器人专利207件。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Perplexity的AI语音助手已登陆iOS平台
- 学而思素养携手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开启人工智能科普公益行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NCT编程考级2025年4月考圆满收官,新增人工智能教育测评体系
- 更能算、更省钱、更懂化工的国产人工智能来了!
- 2025“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开启智能产业新时代
- 云南联通科技创新暨人工智能合作发展大会在昆启幕:科技赋能边疆,智启数字云南新篇章
- 人民出行受邀见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签约 共启广西智能产业新篇章
- AI赋能,数智创新,慧博云通闪耀2025日本人工智能展览会
- 维基百科将发布专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集,以抵御网络爬虫抓取
- 培生发布智能课程生成器:创新人工智能驱动教师备课方式变革
- OpenAI发布全新人工智能模型o3和o4-mini,首次实现图像思考
- 深度迈进人工智能新纪元,标普云正式更名标普智元
- Meta AI宣布即将使用欧盟用户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 英伟达宣布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Blackwell人工智能芯片
- 九章云极DataCanvas入选2025全国企业“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TOP100
- 云知声受邀参加2025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携手多方共筑苏州人工智能战略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