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打通公有云和私有云 青云QingCloud助企业实现经济、便捷、安全可控于一体

2021-03-07 11:26:40爱云资讯

尽管公有云和私有云厂商都在向着混合云的方向奔跑,但与人们想象不太一样的是,混合云并不是简单的“公有云+私有云”。

在云计算发展早期,企业的上云需求的确曾被“两分化”:想要应用简单、性价比高,上公有云;想要保障可控合规、业务稳定,上私有云。

但是随着企业上云实践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发现业务需求并不总能用“非公即私”来解决。大多数企业想要的是兼顾稳态业务与敏态业务,在可控合规和整体TCO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就诞生了兼具公有云和私有云优势的混合云。

用户期望中的混合云,是希望能够打通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的数据通路,实现跨云、跨地域的IT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整合。

但是对于云厂商来说,这样的混合云太考验技术了:

明明各个厂商的云服务是不同的底层技术和功能设计,却要为企业用户提供一致体验的云资源和企业应用的配置、监控、自动化运维和管理服务;原本固定在一个虚拟池的工作负载,却要因为不同的业务跑在多个云上,新旧应用可能随时跨云,而实现云间的自由迁移。

因此,实现混合云最快的方式,自然是“集成拼装”策略,即通过API把两家或多家的云服务集成在一起。

猛一看,不同的云服务是连起来了,但实际上却用不起来。因为“拼装”做不到真正的无缝混合,用户体验极差,明显达不到用户对混合云的期望。

这时人们才发现,真正的混合云,必须要像一朵云那样,拥有一致的架构和体验,而这绝对不是“集成拼装”可以实现的。

为了抢占混合云市场先机,很多云厂商在早期都采用了这种策略,这也导致了部分混合云发展后劲不足。

例如,国内大多数私有云是基于OpenStack开源代码打造,由于系统频繁升级、组件持续叠加,在混合云复杂的业务环境里,其研发和运维就会显得更加吃力。有的厂商则是因为早期技术路线选择的问题,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产品上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架构,导致混合云推出时无法做到一致管理、一致体验。

经过多年的摸索,行业内已经认识到公有云和私有云一体化的架构,才是混合云的未来。因此,即便是在混合云激战的关头,华为云这样的巨头也不得不痛下决心关闭私有云,重新开发以其公有云架构为基础的混合云。

相比之下,代码自主研发、经过大规模实践验证的公有云厂商,在混合云的研发上更具优势。

目前,全球仅有几家头部公有云厂商,如:国外的亚马逊AWS、微软Azure,国内的青云QingCloud,拥有公有云和私有云统一架构的混合云。

在国外,微软Azure是最早布局混合云领域的厂商,2014年提出了“统一架构和统一体验”的混合云核心主张。

同年,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青云QingCloud 也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统一架构混合云体系的技术主张,并付诸实践。

现在回望,会发现青云QingCloud的技术理念非常超前。

2014年,私有云才刚开始在国内落地,混合云市场尚处于发展萌芽期,国内大多数云厂商还停留在投入公有云还是私有云的选择题中。但对于青云QingCloud而言,坚持一体化云计算架构的路径始终清晰。

在早期,青云QingCloud就指出:“青云QingCloud的第一步是公有云,第二步是私有云,而且这两个东西一定要放在一起考虑、同步走”。

很快,人们看到了一路拼杀的青云QingCloud,率先突破了SDN、SDS技术难关,交付出完整的企业级IaaS平台;紧接着是进军私有云的战略决策;之后,立足于公有云、私有云一体化IT架构,青云QingCloud顺势推出了其混合云解决方案,无缝打通公有云和私有云,交付完全一致的功能和使用体验,将公有云的便捷性、经济性与私有云的安全可控性集于一身。

直到如今,混合云作为云计算行业发展演变的重要趋势,成为国内各个云计算厂商争相布局的方向。在混合云领域蛰伏了9年的青云QingCloud,再次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头条文章
重点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