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突破:首个比头发丝还细的机器人诞生了!可用针头注射入人体
2021-07-10 10:43:41爱云资讯1022
1959年,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Richard Feynman 首次提出微型医用机器人的概念。此后,将电子器件微型化以生产细胞大小的机器人一直是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微米级致动器系统,该技术一直受到限制。
近日,使机器人移动的重要部件——致动器研究终于出现重大突破,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及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制造出尺寸小于0.1毫米(约为人的头发宽度)的机器人,并且,还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一个 4 英寸的硅片就可以同时制造约 100 万个这种机器人。研究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题为“Electronically integrated, mass-manufactured, microscopic robots”。
虽然体形微小,但它们却十分结实,在未来,这些微型机器人或许可以穿梭在人体组织和血液中,执行外科医生的操作,缝合血管,探测人类大脑等。
当激光照射到光电板上时,机器人就能行走(来源:康奈尔大学)
这种微型机器人每个大约有 5 微米厚(1 微米是一米的百万分之一)、40 微米宽、40 到 70 微米长,可说是“专为行走而生”。
一个微型机器人绕圈行走
每个机器人都由一个硅光电板制成的简单电路组成,其基本功能类似于躯干和大脑,还有四个电化学驱动器构成了机器人的腿。创造腿可谓是一项壮举,研究人员以不同光伏闪烁激光脉冲来控制这些机器人移动,每一个脉冲可以给一只腿充电,通过在光电板前后切换激光来控制机器人行走。它们在低电压(200 毫伏)和低功率(10毫微瓦)条件下就可移动。
数以千计的机器人“大军”
一个机器人走过显微镜载玻片
本文通讯作者之一Itai Cohen教授
由于它们是由高度稳定的材料制成的,所以很坚固,能在高酸性环境和超过 200-k 的温度变化中生存下来。
此外,由于它们体型微小,还可以通过最小型号的注射针头进行皮下针头注射,并且在注射后也可维持机械功能,这也为探索生物内环境带来了可能。
这些机器人和草履虫等微生物差不多大(来源:康奈尔大学)
目前,这些微型机器人最大的缺点在于缺乏综合控制,它们必须始终与它们的能力和信息源“拴在一起”。目前功能仍有限,比如不能自动行走,移动速度比大多数游泳机器人慢,且不能感知环境。
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迈克尔·斯塔诺表示,虽然有以上缺陷,但这些机器人最有价值的是它们与现有硅技术的兼容,正是这一兼容性,让其在不久的未来很快就能够开发更多实用性功能。
未来,这种微型机器人不仅能在液体中移动,还可以使用车载传感器和逻辑电路输入更高级的指令,执行更加复杂的操作。
本文综合自学术头条、中国科学报、Nature,仅用于学术分享。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相关文章
- 2025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盛大举办,芯明受邀参加
- 九科信息入选“金燧石奖”2025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企业TOP20
- 中国人形机器人生态大会丨虚拟动点破解具身智能“数据”难题
- 山东省机器人大会盛大启幕 华为引领智能科技新征
- 萤石云视觉商用清洁机器人BS1:多场景落地,开启智能清洁新时代
- 全球首例丨“中国制造”助力儿外微创再突破,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成功完成单孔手术机器人儿童Ladd手术
- 售价39900元 松延动力人形智能机器人N2先人一步上线京东
- 深谋科技人形机器人美猴王斩获2025美国缪斯设计奖金奖
- MOVA P60 Pro预售正式开启,重新定义高端扫地机器人新标杆
- 移远通信智能模组助力东成“无边界智能割草机器人“闪耀欧美市场
- LeadeRobot具身智能应用标杆:柔韧自动充电机器人加速智能化出行体验闭环
- 万马股份:全年营收超170亿 线缆已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 人形机器人挑战“半马” 冠军靠什么赢得比赛?
- 智慧水务新突破:四足机器人与威派格河图AI融合技术首次亮相
- 亦庄马拉松机器人成全场焦点 来京东搜“机器人马拉松”可下单现货
- 极智嘉四度荣膺RBR50全球机器人创新奖,推动仓储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