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解华为nova 5i Pro与麒麟810芯片擦出了哪些火花?
2019-08-19 15:02:08AI云资讯834
在2018年,华为全球首发了手机行业第一颗7nm制程的麒麟980芯片,并为业界首次带来了双NPU神经网络处理器,让华为手机的AI性能得以迅猛提升。如今,随着7nm制程SoC芯片工艺的逐步成熟,华为开始将顶尖技术应用到旗下高端芯片上。
7月26日,刚刚新发布的nova 5i Pro身上搭载了华为第二颗7nm制程SoC芯片——麒麟810,更惊喜的是它嵌入了华为自研的达芬奇架构NPU;这能给用户的实际体验中带来哪些方面的提升的呢?我们一起来解析一下:
达芬奇架构采用的是立体魔方形式,它能协同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NPU神经网络处理器、ISP图像信号处理器等核心处理器的能力,拥有更高的能效比、更强的AI算力和更出众的图像精度。应用于影像处理领域,就能实现更加强大的夜景算法,让用户拍出亮度更高、解析力更强的照片。
与其说是nova 5i Pro为了迎合消费者“口味”才配备了4800万AI后置四摄,倒不如说是为了充分发挥麒麟810芯片的强大NPU算力,实现跨场景摄影的全面覆盖。因此,nova 5i Pro能够实现大部分年轻人所期望的那种状态——出门旅游无需携带笨重的摄影器材,只需要一部手机,随时随地想拍就拍。
换nova 5i Pro试一试,你会有惊喜发现
nova 5i Pro借助麒麟810搭载领先的自研ISP图像信号处理器,有效提升了像素的吞吐率,通过rawnf和yuvnf分级架构及摄像头硬件的4合1光融合技术,增强了画面的细节处理能力。在弱光的环境下,开启超级夜景模式,借助AIS智慧防抖技术,就能够在正常站姿、单手握持的状态下拍摄出清晰明亮的夜景照片。
nova 5i Pro 后置夜景样张
如果是在白天场景下拍摄动态的自然景观,nova 5i Pro同样会有更好的表现。由于主摄像素值高达4800万,拥有6000 x 8000直出的超大解析力,因此在AI智能场景识别技术的辅助下,能够跟踪物体移动的轨迹和运动状态,还原更真实的“动态效果”。而同类拍照手机拍摄动态自然景观,会有很重的“涂抹感”,放大3-5倍后经不起推敲。
再使用超广角摄影的时候,麒麟810借助达芬奇NPU能够强化AI算力,抑制取景边缘画面畸形的情况。经过AI畸形校正后的超广角照片,能够达到103°的广角镜头,相当于等效焦距17mm的镜头效果。原本只露了半个身子的边缘人物,如今也能轻松入镜,并且“不变形”才是关键。最终容纳的画面内容大约是78°广角的2.4倍。
麒麟810芯片同样赋能前摄
nova 5i Pro采用了华为家族标志性的“极点全面屏”设计,屏幕左上角嵌入了一枚3200万像素的“屏下镜头”。这枚镜头本身已经达到了2018年主流旗舰手机后置摄像头的规格,再结合麒麟810芯片的强劲NPU算力,带来了一项既熟悉又陌生的功能——“人像超级夜景”。
nova 5i Pro人像超级夜景样张
前文已经描述了超级夜景在弱光环境下的主摄应用,现再结合3200万AI前摄,用户也可以在弱光环境下进行自拍应用。在按下快门的一秒之间,其实NPU在后台已经将这个场景下的画面切割成了一帧一帧的RAW图像,然后对“过于暗淡”的单帧画面进行整体提亮、人像局部提亮或背景提亮的“美化”。最终合成为一张人脸面部清晰,五官轮廓立体、背景曝光正常的超清夜景自拍图。
AI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建议各位感兴趣的朋友亲自去实体店体验一番,相信搭载全新麒麟810芯片的nova 5i Pro 不会让你失望。
相关文章
- 华为联合伙伴发布轨道智慧车站和智能调度解决方案,共同打造出海联盟
- 数字音乐产业大会:华为音乐全场景听音,让高品质无缝流转
- 华为以AI-OTN打造毫秒用算网络,构筑智能联接底座
- 中国移动集团与广东移动联合华为打造首个高铁专网加速方案荣获“ICT中国(2025年度)” 一等奖
- 华为融合视频携手运营商协同创新斩获多项大奖,推动家庭智能迈入新阶
- 华为发布电力行业全球数智化指数,跃升电力行业数智化
- 华为王少森:协同推进,共同开启AN L4新时代
- 华为王景吉:共建AItoH智能家庭新生态,共赢AI时代新增长
- 迈向智能世界:华为X Labs揭幕5G-AxAI赋能的产业新图景
- 华为坤灵发布IdeaHub千行百业体验官计划,助力中小企业跃升智能化
- 华为发布《RAMS架构驱动ISP/MSP商业成功白皮书》
- 告别打滑与爆胎焦虑,华为乾崑HUAWEI XMC为全新问界M7打造“稳稳的幸福”
- 华为黄雒蒙:加速CT与IT融合创新,打开行业发展新空间
- 华为创新AI-FAN助力运营商重构光接入网络,激发AI时代光宽新增长
- 华为擎云亮相第四届(2025)易派客工业展 守护石油化工高效安全生产
- 全新尚界H5极致操控表现,华为乾崑顶尖技术HUAWEI XMC进入主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