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下的工业机器人未来可期
2019-11-11 10:27:16爱云资讯542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多年来得益于充足的劳动力以及较低的劳动成本,吸引了许多外商投资,使得制造业发展迅速。过去10年,许多经济学家发出了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担忧。实事也如此,最早出现民工荒是在2003年的珠三角,之后十多年,我国制造业逐渐转型升级,密集型的手工劳动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力成本成倍增长。迫使我国制造业从沿海到内陆掀起了一股机器换人、工业自动化的浪潮。
工业机器人应用越来越广泛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部分工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处于低附加值环节,核心技术和科技含量不足,国家部门大力推动产业升级。首先第一步就是实现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是发展制造业的主要角色之一,从东莞到温州、宁波,再到济南、重庆,“机器换人”战略席卷全国,不仅缓解了工厂招工难的压力,还提升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在现代制造业充当不可或缺的角色。工业机器人凭借其高度的自由化、精密化,能完成检测、运输、码垛、集成加工等一系列动作,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汽车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最高。但是近几年,电子电器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也在逐年增加,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另外一方面,科技的进步导致了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成本正在逐渐降低,而人力成本逐渐升高,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逐步采用了工业机器人。比如国内的天猫超市、京东、苏宁,以及国外的亚马逊和UPS等物流工作量巨大,在其仓库的分拣系统上采用无人化操作,只需要末端安排工人进行装箱即可完成全部的分拣工作。
之前我国机器人市场被外国四大家族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即KUKA,ABB,发那科与安川电机(KUKA后被美的电器收购),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国产化也快速发展,新松、广州数控、拓斯达、节卡、钱江、李群、灵猴等企业迅速成长。然而我国在高端机器人产品上的核心技术水平与外国仍然有差距,特别是在减速器、控制器和软件系统等方面不足,急需发展高端智能控制机器人。
2019年11月24日在广州南丰朗豪酒店举办的“工业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将重点讨论这个话题。
工业机器人未来可期,国产品牌急需加强
我国自2013年开始,连续5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机器人销量和市场增速稳居世界前列。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连续三年增长持续加速;与此同时,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同期增长了近30%,超过了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2019年国内机器人产业增长大趋势未改变,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对机器人需求旺盛,企业均看好市场前景。
总的来看,这些年数据的高速增长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趋势和常态。但随着发展的延续,在经历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眼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拐点。
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的占有率已经下降六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五年的高速增长后首度出现下滑现象。2018年,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累计销售了13.5万台,同比下降3.75%。在继国产品牌占有率五年首降之后,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销量也迎来首次下降。
不少专家则认为,前面的长期增长是由于国外品牌产能供给不足以及国产品牌采用渠道压货的销售模式而导致的,这样的增长本身存在不稳定性。因为一旦国外品牌产能恢复、扩大,或者寅吃卯粮销售模式的副作用显现,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都会出现下滑危机。
当然,更为根本的还是国产品牌在技术、市场等因素上的巨大不足。目前,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在技术和市场上差距明显;在结构上国产品牌也还停留在系统集成应用上,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产业低端化偏移严重。这些现实导致国产品牌的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薄弱,发展尤为艰难。
目前我国拥有机器人产品企业超过7000家,然而他们大部分停留在低端产品层面,甚至有个别企业所谓的机器人,最终只是个孩子玩具,附加值非常低。在笔者看来,未来几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可能还会持续遇挫,销量或国产占有率也可能继续下降。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出路在于“精密运动、智能控制”。加大核心技术研发,走向高端工业应用才是机器人企业的生存之道。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人机交互、人机共生,要求机器人控制更加智能化,未来通过对现有机器人更新换代、全面升级,将有望带动工业机器人进行发展的新阶段,迎接发展的新增长。
高端会议探讨智能机器人方案
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举办的2019第三届全球智能工业大会暨博览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将于2019年11月23日-25日在广州南丰朗豪酒店隆重召开。系列论坛之一“工业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是一大重点会议,邀请到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企业家参会,包括广东省机器人协会任玉桐会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喻俊志,哈尔滨工业大学赵杰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王振民,以及新松机器人等知名专家与企业家做报告。围绕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应用市场、商业模式进行探讨,重点展示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新技术、仿生机器人、视觉感知、精准控制的难点等话题。
相关文章
- 零次方机器人技术突破量产落地双轨并行 打造国内具身智能创新引擎
- 中国方案登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挚达科技智能充电机器人亮剑全球,港交所IPO铸全球能源服务新引擎
- 政策驱动光伏产业升级,艾利特机器人以创新技术破局行业制造难题
- 达明机器人联合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亮相2025 WAIC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行业首例|墨甲机器人成功完成“自主开车门“操作
- 2025光伏自动化破局!艾利特机器人用“智能感知+柔性控制”领跑行业
- 气象巡检“新哨兵”!视源股份四足机器人亮相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
- 赛博格重载机器人 R01 亮相 WAIC 2025,共探高危行业 “中国方案”
- 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检验检测实验室应用的技术路径探讨
- Lumos鹿明机器人京东自营旗舰店盛大开幕,LUS2系列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首发上线!
- 宝信软件携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国产大型 PLC 等硬核产品亮相WAIC 2025
- 会认路、能唠嗑:移远这套方案,让AI机器人服务力直接拉满
- 商汤发布「悟能」具身智能平台:4D 真实世界构建,让机器人“看懂、会动、能交互”
- 全国首个开源鸿蒙机器人操作系统M-Robots OS正式开源
- 擎朗具身服务体验馆火爆营业,多形态具身服务机器人岗位化亮相WAIC 2025
- 盛启新程!阿童木机器人无锡基地耀世落成,以 “码力” 驱动长三角智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