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人机协同
2019-11-11 11:10:50爱云资讯1466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深刻影响人机协同作战从态势感知、指挥决策、目标引导、火力打击到毁伤评估的全过程,从而极大地提升人机协同作战效能。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人机协同极有可能成为改写未来战争规则的现实手段之一。

人工智能为人机协同作战“补短板”。通常所说的“木桶原理”,是指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人机协同能否发挥出超过传统有人编队的特殊优势,无人装备技战术性能的发挥和人机协同配合的默契程度是关键因素。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提升无人装备的自主性和智能化程度,弥补了传统无人装备的作战短板,实现了人机协同中的智能感知、智能决策、精确杀伤,使人机协同更加适应未来“快速、精确、高效”的作战需求,极大地提升人机协同的作战效率。
人工智能为人机协同作战提供“感知引擎”。“感知引擎”指的是人机协同的智能感知,即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信息产生感知能力。比如机器视觉,就是利用光学感应设备,自动接收并解释真实场景的图像以获得系统控制信息,从而使军队具有动态信息的感知能力。在未来作战中,无人装备可以通过目标的视频信息,对目标进行解构,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技术,读取图片中的信息,自动识别出潜在威胁,为目标打击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为人机协同作战装上“强劲大脑”。所谓“强劲大脑”,就是人工智能将实现人机协同作战的智能决策。智能决策的实现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将人机系统获得的战场信息和目标信息,与专家系统中的数据库和知识库进行对比,借助人工智能自动推理技术,经过计算机快速处理,生成相应的决策;二是通过深度学习,模仿人脑机制,通过多层的节点和连接,逐步感知不同层级的抽象特征,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完成高度抽象的人工智能任务,生成决策。比较典型的智能系统,通常具有人的“智慧”,可以依据指挥员的个性、思维习惯和其他感情特征,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做出决策判断。
人工智能将助力人机协同作战实现“精确杀伤”。基于人工智能开发的智能导弹被认为是构成未来实战能力的核心支撑之一,其具备的自主跟踪、自主探测、自主处理情报监视和侦察信息、自主识别敌我等多种功能,可实现人机协同作战时的精确自主攻击。早在2017年就有消息披露,俄罗斯正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具备“自主思考”能力的导弹,可在飞行途中自主切换攻击目标。未来几年,俄罗斯将陆续推出更加智能的导弹,并装备在第五代战机上,以大幅提升俄军空中作战精确杀伤能力。
相关文章
- OpenAI发布开放权重人工智能模型:采用Apache 2.0开源协议,支持本地运行
- 苹果组建全新AKI团队研发类ChatGPT人工智能搜索工具 力图重振苹果智能
- BSI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国际标准构建可信AI未来
- 润和软件闪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AI加速赋能行业智慧化升级
- 壹心理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麦思AI战略合作,守护千万家庭心理健康
- 星辰聚智·才启未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电信发布系列前沿能力及AI产品
- 天罡智算闪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算力创新驱动智能时代新局
- 中国方案登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挚达科技智能充电机器人亮剑全球,港交所IPO铸全球能源服务新引擎
- 启信宝数据洞察: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潜力逐步显现
- 思特奇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构建人机共生新生态 引领企业智能变革
- 达明机器人联合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亮相2025 WAIC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液冷算力新标杆!科华数据联合沐曦股份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发高密度液冷算力POD
- 印象笔记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重磅发布AI原生产品
- 让AI更简单!超云携首发新品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阿里巴巴:你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交通银行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