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并与小米、寒武纪分别签署科研合作协议
2019-11-25 15:16:23AI云资讯1301
11月22日电,武汉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22日揭牌成立。该研究院是依托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联合数学与统计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测绘学院等17个校内单位共同建设的大型跨学科研究平台。
武汉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
据了解,研究院将努力实现三项主要职能,即:攻关人工智能重大基础理论难题和“卡脖子”技术问题,培育人工智能核心竞争力;致力于人工智能一级学科的建设,形成本、硕、博一体化的完整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为多学科的发展赋能,提升武汉大学综合实力,推动湖北省、武汉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表示,研究院成立有助于来自不同学科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进行充分交流,取长补短,形成合力,集中攻坚克难,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学科的进步,进而带动学校相关学科发展。他指出,研究院首要任务是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据悉,研究院将引进和培养一批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开展多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落地,使之成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多学科交叉应用技术创新、相关领域学者学术交流的平台,为武汉大学各学科发展和科技创新服务。
成立仪式上,武汉大学还与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署科研合作协议。
人工智能技术将从三个层面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几十年前,日本面临着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长期经济挑战。尽管整体经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达到了创纪录的峰值,但日本肩上最沉重的包袱,在于年龄超过65岁的人口将很快占据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据统计,时至今日,日本的中位年龄(47岁)比美国(36岁)大出10岁有余。这样的现实背景,也迫使日本不得不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从而抵消劳动力快速老龄化的影响,建立起全球竞争优势。目前,在制造业、医疗保健、消费电子以及个人服务等应用领域当中,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已经在日本经济生态当中发挥根深蒂固的作用,成为维持生产率与GDP增长的重要支柱。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尚未面临同样的人口挑战,但却同样身处历史的十字路口:人工智能将很快颠覆我们的经济体系,其影响究竟是正面还是负面,则取决于我们的判断与行动。AI、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以及机器人技术的持续发展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影响,而由此引发的工作岗位流失也将给特定行业带来重大冲击。麦肯锡公司估计,AI对于全球就业市场的影响可能高达15%。而这,还只是本轮变革中的一小部分。
目前,关于政府及企业应该如何提高劳动力素质并为自主技术的普及做好准备,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重要讨论主题。这样的讨论当然必要,但我们也应从乐观的角度审视AI技术,探索其中的潜力空间,并将其作为经济催化剂,帮助我们解决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最为紧迫的问题。硬道理就是,如果美国无法在AI领域占据领先地位,那么其他国家将取而代之,最终在制造业、农业、交通运输、技术、教育甚至是环境卫生等支柱性产业当中成为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人工智能技术将从三个层面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反观历史,从工业革命到互联网,每一轮技术变迁都会掀起人们对于就业冲击的恐慌。但是每一次,革命都会创造出全新的市场与经济形态,带来的新型工作岗位在数量上也远超被替代的部分。这些新兴经济体比最初想象中的更为复杂,影响也极为深远。因此,AI将成为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广泛技术,同时在多个层面引发一系列社会影响。
生产力:虽然美国目前的经济体量仍然强大,但生产力水平却反而不及上世纪六十年代。如果不考虑1995年到2005年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短暂生产力提升,那么自1970年以来,美国的实际生产力增长仅为1.4%。尽管存在众多关于AI系统替代人工的讨论,但最现实的结果是,AI系统以及智能机器人实际上能够提高人工效率与生产力水平。
正如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的Oren Etzioni在文章中的观点,虽然事实证明AI系统确实会在种族、性别等方面表现出偏见,但AI系统之间的相互监督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此外,AI在网络安全、隐私以及警备层面的联动效应也在逐步实现。
联合学习:联合学习的兴起代表着隐私权保障工作的又一大进展,有望带来规模更大的经济与环境效益。这类新兴框架能够在边缘位置(相对于大型集中式数据库)的成千上万台智能手机上运行模型以实现机器学习的去中心化。由于现代智能手机普遍运行有AI芯片,因此其有能力以本地方式运行ML模型。这不仅有助于为单一用户定制移动软件,同时也可通过高级加密方式保证发送至中央服务器的所有个人数据不致被恶意人士所窥探。
联合学习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足以改善数据收集的隐私性,并使非个人数据聚合方(例如亚马逊、谷歌、微软或者Facebook)的创新人士得以为企业及消费者构建起强大的AI解决方案。但要让这一新兴领域真正迸发能量,我们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性难题。可以肯定的是,联合学习为AI驱动世界的目标带来了真正的希望。在这个即将来临的世界当中,消费者无需大量能源即可有效控制自己的数据与模型。
当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互联网成为主流时,没人能想象我们如今所享受的移动、流媒体内容、基因组学以及按需服务等成果。当时,人们对互联网也有着类似的恐惧——它会消灭数百万个工作岗位,甚至将某些行业整体淘汰。出于种种原因,人们永远都会为这类问题争论不休。但更客观的思路应该是,AI的研究与进步将持续数十年,这将是一个缓慢而又极为重要的过程。虽然我们有必要为由此带来的岗位淘汰做好准备,但也有理由保持乐观态度。毕竟美国的经济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而选择倒退绝对不是什么明智的决定。
相关文章
- 伟创力发布全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部署速度提升高达30%
- 英伟达AI服务器8年来能耗飙升了100 倍,世界还能否满足人工智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 全球最大的L4无人货运车辆集采结果公示,中国邮政以人工智能重塑全球邮政发展新范式
- 微软人工智能部门宣布推出首款自研图像生成器
- 2026广州国际数智装备与人工智能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穗成功举办
- 2026广州国际数智装备与人工智能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穗成功举办 聚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智产业盛会
- 软银豪掷54亿美元投资人工智能机器人
- 特赞科技携“创意可计算性:设计人工智能”展区亮相2025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
- 汽车之家亮相2025云栖大会 持续丰富“人工智能+汽车”生态内涵
- 神眸进驻全球首家人工智能6S店,共创智能守护新未来
- 全学科AI通识课实践落地!首批覆盖65+专业!山东科技大学联合青软集团打造「人工智能素养课」
- 全国首家人工智能6S店落地深圳龙岗,华秋电子携手CSDN开启AI智能产业服务新业态
- TEDIA 智能调饮:以自动化与数字化筑基,携手伙伴共创“人工智能+”新生态
- 2025 PT展|中国联通构建普惠人工智能体系,让人工智能更简单
- 联想亮相第十一届亚洲教育装备博览会暨人工智能教育大会 展示AI赋能教育新成果
- 亚信科技连续入选Gartner通信人工智能全球魔力象限“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