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蓝皮书:国产工业机器人逐步走向成熟
2020-02-24 07:58:33AI云资讯723
近日,社科文献出版的首部机器人产业蓝皮书在线上发布。蓝皮书指出,国产工业机器人结构持续调整,逐渐走向成熟,服务机器人发展增速高于全球增速,但机器人关键技术中国与国外仍有差距,应鼓励技术积累,政策向技术创新倾斜。
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机器人最新研究成果
这份蓝皮书全名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由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和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蓝皮书系统阐述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为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报告提到,未来,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5G、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将具备与人共融、适应复杂环境等功能。以5G为例,其低时延、高稳定的特性,是机器人的理想网络,从而催生机器人向网络化发展,具备更强的自组织和协同作业能力,满足柔性生产的需求。
此外,人机交互的层次也将逐渐加深,机器人不仅能按部就班地完成程序设定的指令,还将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人配合共同作业的能力,能够完成更具创造性的任务。在此情况下,无论是在工业领域还是在服务领域,机器人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报告称,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重心转移到实现机器人的“智能化”上来,人机协作正在引领机器人产业新趋势。
对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蓝皮书提到,国产工业机器人结构持续调整,逐渐走向成熟,国产工业机器人占比在3C电子制造、汽车制造、金属加工三大领域均有所提升;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中国服务机器人发展增速高于全球增速;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国外存有差距,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应鼓励技术积累,政策向技术创新倾斜。
“机器人产业人才形成多种来源渠道,但人才供应量仍无法满足产业需求。”蓝皮书中提到,2018年,中国机器人研发工程师十大岗位平均月薪超过1万元;掌握机器人应用技术的一线工人,其收入和薪资涨幅高于未掌握机器人应用技术工人。
报告建议,中国正面临着从数量扩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坚阶段,在确立符合国情的机器人发展模式后,仍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管理思路,从市场环境规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上入手,双管齐下,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强宏观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同时,进一步实施产业的科学管理,提高产业门槛,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机器人产业发展质量,推进向中高端发展的进程。
相关文章
- 宇树Unitree R1系列消费级机器人京东首发 极致性能由你定义
- 星辰通用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加速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
- 人形机器人向“拟人化”升级,“技术-应用”双螺旋逻辑初现
- 深脉矿业发布“机器人矿业”全新模式,开启行业智能新时代
- 广汽推出三款具身智能机器人,布局康养安防场景
- 触觉增强世界模型引关注,一目科技IROS首秀定义机器人感知新维度
- 智元推出“灵创”平台:0代码创作,人形机器人内容生态迎来新变革
- 机器人“大脑”进化中:中科第五纪完成近亿元融资,年底推出新一代具身机器人!
- 开普勒机器人登陆IROS 2025 以开放平台携手全球开发者共筑新生态
- 桥田动态 | 多展位跨域协同,桥田快换盘持续赋能机器人“无界切换”
- 聊透机器人开发技术,ROSCon China 2025正式来袭
- 首位“机器人摄像师”亮相苏超半决赛,江苏广电总台×当虹科技×云深处联手打造!
- 奥比中光居韩国移动机器人3D视觉市场第一,超越RealSense
- 视源股份机器人产品集中亮相,产品已在海外市场陆续实现落地部署
- 从讲PPT到全流程接待,墨甲机器人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完成“人类助手“实景展示
- 上海市住建委、人社局、总工会联合主办“盎锐科技杯”建筑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竞赛圆满落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