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美国制造业每多1个机器人,平均取代3.3名工人
2020-05-11 06:18:51爱云资讯1242
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如何?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1990年到2007年,每千名美国工人中增加1个机器人,全美就业人口比下降0.2%,工人的工资降低0.42%。
这意味着,美国制造业中每增加1个机器人,平均会取代3.3名工人。
上述研究题为《机器人与就业:来自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证据》(Robots and Jobs: 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由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Daron Acemoglu和波士顿大学助理教授Pascual Restrepo合作完成。研究论文发表在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两位研究人员使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收集的19个行业数据,结合美国人口普查局、经济分析局和劳工统计局提供的人口、就业、商业和工资数据进行模型分析。
1993年-2007年美国工业机器人的地理分布
他们发现,四大制造业使用的机器人数占全美总数的70%,分别是汽车制造(38%)、电子(15%)、塑料和化学工业(10%)和金属制造(7%)。
机器人的分布密度在地理上存在很大差异。密歇根州是工作场所中机器人最集中的地方,其中,“汽车之城”底特律、州首府兰辛市和州中东部工业城市萨吉诺受到的就业影响最大。
研究作者Daron Acemoglu发现,机器人问题最明显的地方是底特律。“无论汽车制造业发生什么,对底特律地区的影响(相比美国其他地区)都要大得多”。
美国和欧洲的工业机器人。美国和欧洲每千名工人对应的工业机器人数量。
通过横向对比,研究人员还发现,美国的机器人部署情况落后于欧洲。1993年至2007年,美国引进新机器人的比例接近于每1000名工人对应增加1个机器人;但在欧洲,同时期内每1000名工人对应增加了1.6个机器人。
“尽管美国是一个技术非常先进的经济体,但就工业机器人生产、使用和创新而言,它落后于许多其他发达经济体”,Acemoglu评价道。
研究指出,机器人对收入不平等有直接影响。在制造业中,被机器人取代工作岗位的部分工人没有很多其他好的就业选择。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机器人和行业自动化与蓝领工人收入下降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这项研究为机器人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提供了证据,但作者Daron Acemoglu认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没有给“机器人会夺走人类所有工作”的观点提供支持。
相关文章
- Lumos鹿明机器人携全系产品亮相WRC 2025,以具身智能科技引领产业智能升级
- 京东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 百亿投入助力行业发展
- 商汤元萝卜三登世界机器人大会,AI下棋机器人再升级
- 零安装割草时代,库犸Mammotion发布三目视觉割草机器人
- 节卡机器人将携具身智能成果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面向真实场景多点落地
- AiMOGA墨甲机器人惊艳亮相印尼车展,加速东南亚智能销售布局
- 大疆ROMO扫地机器人全国首单完成签收 京东全网首发开售
- 直击远程操控痛点!当虹科技正式首发“BlackEye Vision机器人超远距离远程操控系统”
- 高阶智驾订单落地、机器人零部件出新品,均胜电子新一轮爆发在即
- 全球首例!康诺思腾手术机器人完成临床场景下自主手术验证,研究成果登上顶级期刊《Science Robotics》
- 京东独家战略合作世界机器人大会,将打造沉浸式黑科技盛宴
-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闭门研讨会在杭召开,共探产业发展新路径
- 长广溪智造携手理想汽车,发布全球首款一对多滑轨式充电机器人!
- 当机器人遇上智算,智算云重写“具身智能训练手册”
- 丰坦机器人亮相首届粤港澳建筑机器人大赛,摘得「效能之星」奖
- 零次方机器人技术突破量产落地双轨并行 打造国内具身智能创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