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而生 人工智能开启规模化应用时代
2020-05-29 16:27:18爱云资讯1132

在北京市海淀医院,放射科的医生正在为患者进行肺部CT扫描。扫描的300多幅图像会同步传输到一台远程服务器上,并通过服务器端的人工智能软件进行快速的筛查和识别,只需要十几秒,初步识别结果就可以发送给医生。随后,医生再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专业分析和检查。
这套人工智能医疗影像技术来自于一个创业团队。它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常规肺部CT影像的快速筛查和分析,以辅助以往的肉眼观察。在疫情防控期间,这一技术也为医院为新冠肺炎做初步筛查提供了帮助。
从数据积累,到机器学习,让机器通过训练获得基础性的影像分析能力,学会如何找出有问题的影像,最重要的是,这个速度是以秒为计算单位。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他们已经快速迭代出了2代产品,不仅应用于国内医院,也在日本、意大利、美国、德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医院投入了使用。

在科技创新的探索者眼中,疫情是一次挑战和机遇,技术必须抓住迅速爆发的需求迎难而上,应时而生。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以医疗机器人、影像分析、大数据分析、智能红外测温和面部识别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发挥支撑作用,同时也获得了规模化的应用场景。

这是一家在自动驾驶领域研发边缘计算芯片的科技企业。与云计算不同,边缘计算主要是使终端产品即使在断网的情况中,也能直接完成各种数据处理分析、智能预测决策,而这就需要边缘计算芯片来提供强大的算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家企业收到了一个特殊的订单,客户要在写字楼的红外摄像头中安装他们的芯片。
从自动驾驶一下子转向到了测温摄像头,于凯虽然有些意外,但是他们的芯片完全能够满足摄像头所需的所有性能要求,只需要简单的修改一下前端。客户惊讶于他们的交付速度如此之快,而于凯认为研发上的底层积累越多,市场应变力和竞争力就越强。

开放、赋能、快速融入传统行业,促进产业升级,智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日益紧密。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数从2010年开始持续增长,从2014年19197项,增至2017年46284项。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类企业数量达到1040余家,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根据《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的技术与应用水平将发展至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与此同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正在蓄势扩面,加快升级。科技部日前指出,未来一个时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重点建设100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若干万亿级产业规模和一批千亿级产业规模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相关文章
- OpenAI发布开放权重人工智能模型:采用Apache 2.0开源协议,支持本地运行
- 苹果组建全新AKI团队研发类ChatGPT人工智能搜索工具 力图重振苹果智能
- BSI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国际标准构建可信AI未来
- 润和软件闪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AI加速赋能行业智慧化升级
- 壹心理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麦思AI战略合作,守护千万家庭心理健康
- 星辰聚智·才启未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电信发布系列前沿能力及AI产品
- 天罡智算闪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算力创新驱动智能时代新局
- 中国方案登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挚达科技智能充电机器人亮剑全球,港交所IPO铸全球能源服务新引擎
- 启信宝数据洞察: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潜力逐步显现
- 思特奇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构建人机共生新生态 引领企业智能变革
- 达明机器人联合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亮相2025 WAIC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液冷算力新标杆!科华数据联合沐曦股份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首发高密度液冷算力POD
- 印象笔记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重磅发布AI原生产品
- 让AI更简单!超云携首发新品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阿里巴巴:你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交通银行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