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联合创始人林达华:一个优秀的开源项目应有持久生命力
2020-07-19 15:23:23爱云资讯740
近日,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林达华在接受新浪科技等媒体采访时,谈到了商汤在技术层面的新思考,以及商汤在从技术到产业落地的过程中会遇到的挑战。
算法的实现需要结构良好的代码库支撑
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宣布OpenMMLab战略升级,成为由商汤科技发起的“人工智能算法开放体系”,以顺应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源趋势。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林达华解读到,OpenMMLab是商汤拥抱开源开放非常重要的战略性一步。在商汤内部和联合实验室有很多的算法也是基于OpenMMLab在做研发。但其最重要的一个意义是它跟整个AI的产学界的开源体系的连接。他认为,对于整个AI产业界来说,如果算法实现中缺乏一个统一的结构良好的代码库支撑,对目前产研界是一个非常大的痛点。
林达华表示,OpenMMLab开源主要聚焦在十个研究方向,包括:图像分类、检测、语义分割、动作识别、3D点云、图像的超分辨率、图像的修补、图像的编辑、人体关键点的检测还有跟踪。
方向的选取,主要看学术界和产业界最普遍需求的方向、实际运用中被广泛推动的一些方向,以及商汤算法积累比较多的方面。“未来不止这十个方向,会陆续的有更多方向开放出来。”林达华透露,开放可能会逐渐从算法层面延伸到更多层面,比如训练框架等基础层面。
在林达华看来,一个优秀的开源项目,是它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那么这个项目就是优秀的。此外,一个好的开源项目,真真正正能给到社区、行业、学术界增值价值,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贡献者参与其中。
对于OpenMMLab,商汤目前暂时没有将其做成一个商业产品,而是以开源开放的生态来发展。
技术落地产业的两个挑战
在谈到商汤在从技术到产业落地的过程中会遇到的挑战时,林达华表示,主要在两方面,一个是技术层面,一个是落地层面。
落地层面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深入的去理解一个场景的需求和痛点。
“当我们不深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对这个行业有一些自己的想象,但是如果我进去之后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另外一番风景。”此时,企业要深入了解一个行业内部真正的需求和痛点至关重要,“这对于我们很多从技术背景成长起来的同事来说是一个挑战”,林达华坦言,但一旦克服了这个挑战,就会逐渐成长成为某个方向或领域的领袖。
要做到即懂行业又懂得技术,充分理解行业,是一个大的挑战。
此外,林达华表示,同时也发现技术在向各个行业落地的时候会有不同形态上的演化,同样的算法在不同场景落地的时候会演化出非常多不一样的版本,这会给技术积累带来很大的挑战。
“这个时候OpenMMLab在某种程度上通过统一架构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众多的算法落地过程中产生的多样化问题的同时,还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技术沉淀,这是第二个挑战。”
林达华表示,“商汤在各个层面形成了一个体系和平台,随着我们在越多方向的落地和业务增长,越来越多的东西沉淀下来。这种沉淀的速度优势是商汤持续处于领先位置的一个根本优势。”
相关文章
- 商汤大装置三项满分!IDC首次发布中国大模型推理算力报告
- 小米AI眼镜×商汤日日新,打造随身的AI入口
- 商汤大装置发布基于DeepLink的异构混合调度方案,加速国产算力从“可用”迈向“好用”
- 商汤大装置联合发布“算电协同平台”,建设绿色智算中心“样板间”
- 商汤「日日新6.5」全新升级,让AI完成从“工具”到“人”的跃迁
- 曦望与商汤科技、无极资本达成战略合作,共拓中国AI算力生态新高地
- 商汤董事长兼CEO徐立:人工智能的十年演进
- 值得买科技与商汤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聚WAIC探索消费智能体新机遇
- 商汤发布「悟能」具身智能平台:4D 真实世界构建,让机器人“看懂、会动、能交互”
- 商汤科技即将发布“日日新6.5”,多项产品升级驱动生产力革新和交互升级
- 商汤×华东院达成“AI+建筑”战略级合作,70年智慧焕发“日日新”
- 商汤科技计划进军具身智能:核心团队已初步组建完毕
- 商汤科技将在2025WAIC发布日日新6.5大模型及具身智能平台
- 中韩科技对话再升级,韩国高规格代表团到访商汤科技
- 全球AI人才榜首次曝光,何恺明登顶师承汤晓鸥,商汤王晓刚、石建萍上榜
- 国内首家!商汤科技大装置万象获得中国信通院“大模型推理平台”最高评级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