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追赶者,国产芯片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0-08-12 14:10:34爱云资讯1206
最近,关于芯片的消息依然是铺天盖地,芯片断供,从硬件到软件都被堵死,全球半导体产业供应链的局势异常紧张。8月7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呼吁半导体产业全方位扎根,因美国断供,9月15日后麒麟高端芯片成“绝版”。
而如今国内的半导体工艺还没有赶上。芯片作为高新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一直是各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国相比之下,芯片工艺和制造产业链落后2到3代,很容易被别人遏制住咽喉。
考验如火,淬炼真金。华为的遭遇让国人愤怒,也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责任感,痛定思痛:只有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可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然而,国产替代并非一蹴而就,在拥有美好前景的同时仍荆棘密布。从产业链的自主性,以及国内市场需要的背景下,国产替代都到了加速奔跑的时刻。
芯片产业链包括设计、制造和封测。在设计和封测领域,中国与美国等先进企业差距已经逐步缩小。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分会副理事长戴维民也表示,“我们可以曲线发展,比如可以先做IP,然后再设计生产芯片,慢慢就有了自己的产品。”
半导体产业链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IP国产化,因为它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中处于上游的环节,很多情况下,一个小小的IP往往成为左右一个产业成功设计和落地制造的关键,缺乏IP战略将严重制约IC设计公司的设计能力和代工厂的代工能力。
纵观半导体的产业格局,芯片设计公司大部分来自美国、欧洲、日本,芯片生产主要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韩国进行,芯片高端材料由日本控制,大量电子产品在中国生产制造,中国也是芯片的最大消耗区。由此可见,几乎全球的半导体公司都捆绑在一根绳子上,如果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全盘崩溃。
而芯动科技是国内唯一受到全球前六大代工厂(台积电/三星/格芯/中芯国际/ 联华电子/英特尔)签约支持的高端混合电路技术提供商,支持国内代工厂如中芯国际、华力、 武汉新芯等。公司14年来本土发展,所有IP和产品全自主可控,连续10年中国市场份额遥遥领先。芯动是国内为数不多顺利完成多个国家01和02重大专项的领军企业,客户涵盖华为海思、中兴通讯、瑞芯微、AMD、Microsoft、Amazon、Microchip、Cypress、Micron等全球知名企业。全球数以10亿计的高端SOC芯片产品背后都有芯动技术。
在严厉国际形势的考验的双重压力下,提高半导体产品国产化率的呼声日益强烈。IP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也需搭建完备的生态,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同时也考验企业的商业策略和能力。
提到国产IP,不得不讲一下芯动科技!芯动科技拥有14年全球最先进工艺产品交付记录的专家团队,从55纳米到8纳米先进工艺,具有创纪录(> 200次流片)和年10万片FinFet晶圆授权量产的骄人业绩。芯动科技以高智能、高性能、高安全、低成本为您定制芯片,以灵活共赢的商业模式服务于全球客户,长期赋能,加速产品应用落地,为国产芯片定制量产保驾护航。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未来的路途不会平坦,致敬所有行走在半导体国产化崛起道路上的践行者们!携手同行,风口奔跑,中国“芯”不惧年岁长!
相关文章
- 劳特巴赫TRACE32®已支持芯驰旗舰智控MCU芯片 E3650
- 驰芯半导体:借顶尖技术突破关税阻碍,强势发力全球UWB芯片业务
- 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智能融合仪表芯片方案 助力两轮车智能化升级
- 边缘AI芯片架构的思考:为何可扩展GPU架构值得关注
- 构建自主芯生态 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车规多核MCU芯片AC7870正式发布
- 中国芯力量!岸达科技新品4D成像雷达芯片发布,助力自动驾驶产业升级
- 鸿石智能分享混合堆叠关键技术,推动MicroLED微显示光芯片彩色化进程
- 英伟达宣布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Blackwell人工智能芯片
- 驰芯半导体UWB芯片:重构智能汽车安全生态,领航百亿级车载市场
- 从底层芯片到玩法创新,联发科携手行业伙伴重塑游戏体验新格局
- 从测试到芯片全链条覆盖,慕尼黑上海电子展解码储能技术盛宴
- AI芯片巨头争夺战升温,高通/微美全息争相加码竞逐AI高能效算力突围赛
- 国内首台视觉AI教学闭环教具落地,云天励飞助力芯片后备力量崛起
- 炬芯科技端侧AI音频芯片ATS323X荣获”2025年度中国IC设计成就奖”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 智能化平权浪潮下,芯驰科技解码国产车规芯片突围之路
- 英特尔先进封装:助力AI芯片高效集成的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