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正式投运,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2021-07-01 09:43:00AI云资讯896
6月28日,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在山西太原综改区正式投入运行。该项目由中科院物理所与中科海钠联合推出,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大规模储能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重点支持。
据悉,该系统以钠离子电池为储能主体,结合市电、光伏和充电设施形成微网系统,可根据需求与公共电网智能互动。此次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钠离子电池技术及其产业化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将进一步推动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应用发展。
钠离子电池成大规模储能新选择
长期以来,锂电子电池都是储能领域的“主力军”。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0年全球与中国新增电化学储能中,锂电池储能占比分别是96%和92%,行业覆盖率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电动汽车及规模化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锂的需求量逐年递增,然而锂在地壳的储量不高(0.0065%),且70%的锂集中于南美洲。我国锂资源不算贫瘠,但由于资源开采成本等问题,目前我国80%的锂资源供应依赖进口,存在卡脖子的风险。所以寻找无资源限制的储能技术方案来应对规模储能需求势在必行。
作为极具潜力的新一代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性能相近,但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原材料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和兼容锂离子电池现有生产设备的优势,同时具备功率特性较好、温度范围适应性宽、性能安全和无过放电问题等特点,因此被普遍认为是成为大规模储能的重要可选路径。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已约有二十多家企业致力于钠离子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主要包括中国的中科海钠、英国Faradion、法国Tiamat、美国Natron Energy等,率先入局的企业均在不同场景实现了钠离子电池的应用实践,尤其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从100kWh到1MWh,量变到质变
此次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是由中科院物理所与中科海钠联合建立并提供技术支撑,是钠离子在大型储能领域的又一次重要产业应用的突破。此前,双方曾于2019年3月在江苏溧阳实现了世界首座100k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示范运行,并成功为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提供储能服务。时隔两年,中科海钠在材料工艺,电芯设计和生产制造多个维度都进行了系统改进,据中科海钠总经理唐堃介绍,这次启用的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综合能量效率达到了86.8%。
中科海钠成立于2017年,依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换,是专注于钠离子电池技术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目前已建成了钠离子电池百吨级材料中试线及MWh级电芯线,正在山西太原建设年产2000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基地;研制生产的钠离子电池,综合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也是国际少有的拥有钠离子电池核心技术与专利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底,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科海钠董事长胡勇胜参与撰写的钠离子电池论文《Rational design of layered oxi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Science》上发表。这是《Science》创刊百余年来首次刊登钠离子电池领域相关文章,不仅表明了国际主流科学界对该技术突破的重视,也佐证了我国钠离子电池前沿技术已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推动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应用,助力碳中和、碳达峰
十四五规划明确纳入碳达峰、碳中和,推进清洁能源增长消纳和储能协调有序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未来能源革命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进一步深化。按照目前发展趋势,未来储能市场可达万亿级别。
钠离子电池技术不仅满足储能领域低成本、长寿命和高安全性能等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锂资源短缺引发的储能电池发展受限问题,同时还可以替代铅酸电池,有望在低速电动车、电动船、家庭/工业储能、5G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和智能电网等多个领域快速发展。
本次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正式投运,凸显了我国钠离子电池技术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领先地位,推动了我国清洁能源技术应用的发展,提升了我国在储能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助力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相关文章
- 亿纬锂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0% 动力电池出货量、毛利率双增
- 小鹏P7搭载中创新航电池,24小时跑出3961公里全球纪录
- 启源芯动力600度电池助力电动重卡:严苛工况下4500次循环,耐用省心
- 极寒与酷暑下的生存困境:重卡司机的“电池焦虑”
- 小鹏新P7:6分37秒斩万单,中创新航三元独供护驾电池提前满足新国标
- 打破储能“不可能三角”,比克动力688Ah电池解锁大储新时代
- 聚焦全球能源转型,共创产业新机遇,2025世界电池及储能产业博览会即将于8月8日广州启幕
- iPhone 17 Air采用纤薄如纸的电池设计 电池容量不及iPhone 17 Pro一半
- 海辰储能大容量电池技术突破:重新定义储能安全与效率标准
- 八喜龙卡车锂电以十年寿命、极寒启动、智能管理三大硬核科技,引领新能源重卡电池革命
- 两轮车电池革命!小牛×宁德时代系新能安打造“通勤王+赛道怪兽”组合
- 全球最大电量800V 5C三元增混电池 蜂巢能源龙鳞甲二代电池在湖州基地正式下线
- 新能源车电池寿命看不清?查博士新能源检测打通信任链
- 电池循环寿命远超标准 能效标签映射三星Galaxy Z Flip7系列的高品质
- 跻身全球高倍率电池出货量TOP10,比克电池加速多元场景落地
- 创新突破,以浸没式技术重塑数据中心锂电池本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