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研究院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大会“智能制造——行业终端及5G通用模组助力智能制造”论坛
2021-07-13 09:14:58爱云资讯847
黄宇红副院长介绍,5G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将加速中国新兴工业化进展,现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已从起步期进入快速成长期。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国移动沉淀了超过100个深入企业生产环节的应用场景,形成了多个业界第一,大幅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建议产业协同,一方面,做好5G和智能制造融合案例的总结,通过需求规律化、方案产品化、技术标准化,使其具备规模复制的能力;另一方面,积极面对和解决影响规模复制和深度融合的痛点问题,例如行业终端门槛仍旧偏高、网络能力仍存差距、5G和智能制造融合深度不够、应用生态不够丰富、商业模式不够清晰等。中国移动将与全球终端合作伙伴及工业各界共同推进工业数智化转型,谱写“十四五”发展新篇章。
会议期间,黄宇红副院长与宜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健、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文剑以及来自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产业合作伙伴的嘉宾共同发布了中国移动“载行5G工业专网实验室”。该实验室将打造5G网络与实际制造流程相结合的试验环境,以支持5G与DOICT融合的技术、标准、设备、解决方案的研发研制、试验验证、评估评测等工作,完善5G对工业的支持,促进各类新型网络和行业终端产品成熟,实现IT和OT领域用5G一张网承载到底的最终目标。
“载行5G工业专网实验室”发布仪式
来自仪综所、华为、紫光展锐、移远等公司的7名专家就“5G行业智能终端及模组”展开了专题演讲。分别从网络设备商、5G模组制造商、5G芯片制造商、工业信息化企业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智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生态构成。期间,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邓伟发表了《5G智简网络与通用模组助力数智制造》的主题分享,全面分析了“5G+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巨大价值,指出运营商5G专网是垂直行业的最优选择;总结了“5G+工业互联网”融合面临的两大挑战,并从5G与OPCUA/TSN等工业现场网深化融合、智简5G网络灵活定制两方面给出了应对措施和进展介绍;针对5G通用模组,回顾了中国移动在标准、产业、生态方面取得的成果,提出了推进5G行业模组降本增效方案,剖析了5G网络与工业网络在终端侧有效融合存在的阻力与可能性,并就5G工业模组的发展为社会带来的改变进行了展望。
大会还邀请8名业内专家就《5G如何更好的助力智能制造》展开了圆桌讨论。专家们分别从工业信息化视角、网络和平台视角、行业终端视角、模组和芯片视角对“5G+工业互联网”存在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对5G智能制造行业降本增效的可行性方案提出了独特见解并进行了经验分享。
《5G如何更好的助力智能制造》圆桌论坛
相关文章
- 浩鲸科技中标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平台,政策助推装备智能化
- Google Cloud智能制造出海峰会:感臻智能引领全球化生态协同
- 外资加码布局!三菱电机智能制造科技中国集团总部正式落成
- 南凌科技签约三菱电机,以SASE云网融合之力赋能全球智能制造新基建
- 青云QingCloud亮相 2025 iMFG智能制造峰会
- AI设计新引擎崛起,智能制造迎来新动力
- 工业软件如何“智”造未来:汇川技术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论坛实录
- 安全高效降本!海信冰箱VR焊接实训打造智能制造人才新引擎
- TCL空调广州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喜封金顶
- 千禾60万吨智能制造二期建设竣工 即将全面投产
- 聚好看XR联合海信日立打造全球首座多联机灯塔工厂虚拟仿真焊接实训平台1.0 引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范式
- Edison爱迪生:以智能制造与全球认证服务健康生活
- 王力安防智能制造领跑行业 开启智能门锁“高品低价”新阶段
- 京西智行金坛工厂1-Box智能制造生产线持续提升全球交付能力
- 以软硬协同之力,铸智能制造之基 罗普特携手浪潮共建AI硬件制造基地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 先导智能以AI+3D方案解决视觉检测行业难题 引领智能制造新风向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技嘉 M27Q2 QD 高清2K 量子点电竞显示器正式上市
- 新型Xsens Avior OEM IMU,体积小、重量轻,可在苛刻的工作条件下提供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 从 “认知优势” 到现实赋能:DPVR AI Glasses 重构智能穿戴价值
- 韶音闪耀2025ChinaJoy:OpenDots ONE斩获黑金奖,引领开放聆听新风尚
- IBM调研报告:13%的企业曾遭遇AI模型或AI应用的安全漏洞
- 国内首证!驰芯半导体CX500车规级UWB SoC芯片通过FiRa Core 3.0认证
- 解锁AI新玩法 三星Galaxy Z Flip7带来升维的智能体验
- 昇腾赋能三维生成新突破!浙大团队实现跨模态可控3D CAD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