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失语瘫痪者重新开口
2021-07-17 15:48:06爱云资讯608
据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7月15日报道,2003年,一名20岁的男子在车祸后发生了严重的中风。这使他陷入瘫痪,只剩下眼睛可以活动,还有头部的极轻微活动。声道的肌肉瘫痪也使他无法开口讲话。18年后科学家宣布,在植入电极组以及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这名男子恢复了部分说话能力。
报道称,在长达3小时的手术中,科学家打开了这名男子的颅骨,在他的感觉运动皮质(这里是与语言处理相关的神经区域)中植入了共128个电极的电极组。在闭合颅骨之前,科学家将电极连接到从患者头部伸出的端口上,并通过可拆卸电线将这些电极信号传送至计算机。
报道援引《纽约时报》报道称,当这位化名为“潘乔”的男子在思考言语时,大脑的通信中心就会启动,而电极会探测到这些信号。在长达81周的50次会话中,潘乔在与人工智能接口相连的情况下检索了常见单词列表。科学家训练这种深度学习模型以适应潘乔的神经模式,并将其与他想要说的词语相匹配。通过这一系统,潘乔的交流不仅限于“是”和“否”。他能说出“他们要出去了”“请把我的眼镜拿来”之类的话。
但算法还不完美,在碰到类似的发音时会出现问题,像“你好吗?”这样的句子会变成“你饿吗?”因此,研究人员团队创造了第二种人工智能,为自然语言建模。这种人工智能会将句法等考虑在内,根据语言规则和特定词语的可能排列来预测和译解句子。这些模型加在一起就能够成功解码潘乔75%的词语。这一前所未有的科学成就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刊上。
这项研究刚开始时,潘乔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说话了。研究人员不确定他大脑中的说话机制和回路在经历了如此长的弃用期后是否还保留下来。
“我们不知道大脑中的语言指令是否还能工作,”研究负责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外科主任张复伦对全国公共广播电台说,“即便能恢复这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大脑信号,我们能把它们转换成完整的单词吗?”
幸运的是,潘乔的语言回路过去和现在都完好无损。目前他只能以每分钟15至18个单词的速度说话(远远低于每分钟125至150个单词的正常对话速度),但研究团队乐观地认为,他们能改进系统,提高其速度和准确度,并最终实现无线化。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搜索引擎Perplexity的AI语音助手已登陆iOS平台
- 学而思素养携手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开启人工智能科普公益行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NCT编程考级2025年4月考圆满收官,新增人工智能教育测评体系
- 更能算、更省钱、更懂化工的国产人工智能来了!
- 2025“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开启智能产业新时代
- 云南联通科技创新暨人工智能合作发展大会在昆启幕:科技赋能边疆,智启数字云南新篇章
- 人民出行受邀见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签约 共启广西智能产业新篇章
- AI赋能,数智创新,慧博云通闪耀2025日本人工智能展览会
- 维基百科将发布专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集,以抵御网络爬虫抓取
- 培生发布智能课程生成器:创新人工智能驱动教师备课方式变革
- OpenAI发布全新人工智能模型o3和o4-mini,首次实现图像思考
- 深度迈进人工智能新纪元,标普云正式更名标普智元
- Meta AI宣布即将使用欧盟用户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 英伟达宣布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Blackwell人工智能芯片
- 九章云极DataCanvas入选2025全国企业“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TOP100
- 云知声受邀参加2025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大会,携手多方共筑苏州人工智能战略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