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失语瘫痪者重新开口
2021-07-17 15:48:06爱云资讯637
据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7月15日报道,2003年,一名20岁的男子在车祸后发生了严重的中风。这使他陷入瘫痪,只剩下眼睛可以活动,还有头部的极轻微活动。声道的肌肉瘫痪也使他无法开口讲话。18年后科学家宣布,在植入电极组以及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这名男子恢复了部分说话能力。
报道称,在长达3小时的手术中,科学家打开了这名男子的颅骨,在他的感觉运动皮质(这里是与语言处理相关的神经区域)中植入了共128个电极的电极组。在闭合颅骨之前,科学家将电极连接到从患者头部伸出的端口上,并通过可拆卸电线将这些电极信号传送至计算机。
报道援引《纽约时报》报道称,当这位化名为“潘乔”的男子在思考言语时,大脑的通信中心就会启动,而电极会探测到这些信号。在长达81周的50次会话中,潘乔在与人工智能接口相连的情况下检索了常见单词列表。科学家训练这种深度学习模型以适应潘乔的神经模式,并将其与他想要说的词语相匹配。通过这一系统,潘乔的交流不仅限于“是”和“否”。他能说出“他们要出去了”“请把我的眼镜拿来”之类的话。
但算法还不完美,在碰到类似的发音时会出现问题,像“你好吗?”这样的句子会变成“你饿吗?”因此,研究人员团队创造了第二种人工智能,为自然语言建模。这种人工智能会将句法等考虑在内,根据语言规则和特定词语的可能排列来预测和译解句子。这些模型加在一起就能够成功解码潘乔75%的词语。这一前所未有的科学成就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刊上。
这项研究刚开始时,潘乔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说话了。研究人员不确定他大脑中的说话机制和回路在经历了如此长的弃用期后是否还保留下来。
“我们不知道大脑中的语言指令是否还能工作,”研究负责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外科主任张复伦对全国公共广播电台说,“即便能恢复这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大脑信号,我们能把它们转换成完整的单词吗?”
幸运的是,潘乔的语言回路过去和现在都完好无损。目前他只能以每分钟15至18个单词的速度说话(远远低于每分钟125至150个单词的正常对话速度),但研究团队乐观地认为,他们能改进系统,提高其速度和准确度,并最终实现无线化。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政策发布,九科信息积极响应并领跑国央企AI Agent商业化落地
- 腾讯与港中大签署合作框架安排 携手推动人工智能法律研究合作与科技人才培养
- ISC.AI 2025任贤良:以创新与共治筑牢人工智能安全防线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县域分论坛,杨作兴博士与陈宏铭院士对话科技点亮乡村振兴
- 研极微获WAIC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乡村振兴奖」, 神眸“芯”版图发展AI+县域场景
- 谷歌Gemini人工智能推出全新引导学习模式
- 海纳AI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入选中小企业协会推荐AI解决方案
- 国内首期人工智能审计专家认证培训班成功举办
- 慧博云通受邀出席2025中日经济交流研讨会,共探人工智能助推产业发展新路径
- OpenAI发布开放权重人工智能模型:采用Apache 2.0开源协议,支持本地运行
- 苹果组建全新AKI团队研发类ChatGPT人工智能搜索工具 力图重振苹果智能
- BSI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国际标准构建可信AI未来
- 润和软件闪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AI加速赋能行业智慧化升级
- 壹心理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与麦思AI战略合作,守护千万家庭心理健康
- 星辰聚智·才启未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国电信发布系列前沿能力及AI产品
- 天罡智算闪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算力创新驱动智能时代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