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AI做可编程FPGA芯片可能超过人类
2018-07-13 15:46:28AI云资讯1208
近日,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新经济,新征程”企业家高层论坛上,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董事总经理、创始人施雷在演讲中表示:IOT(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这两个领域,将会给集成电路提供一个巨大的推动力,会催生许许多多新形态芯片。
施雷认为,摩尔定律发展到今天,已经终止了,芯片限宽已经到纳米了,芯片不可能再缩小了,这也就意味着,后来者机会会更多。所谓摩尔定律,指的是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量子计算机的出现,意味着无穷大计算能力的出现。集成电路行业里面,我们盯的是两个领域将会给集成电路出现一个巨大的推动力,第一个是物联网,万物互联,会提供许许多多新形态芯片的出现;第二会促进芯片大发展的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硬件加速,人工智能框架结构变化也会出现一些新的芯片公司,新的芯片公司出现会出现一些什么呢?智能化或者半定制的架构。”
施雷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做可编程FPGA芯片可能会超过人类自己做的芯片,估计两三年就能实现。
相对中国市场给予芯片的高估值,国外一直对芯片公司估值并不高。施雷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两个:
第一是芯片产品的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当一个成功的芯片很快占据市场,但往往很快就会出现新的挑战芯片,即拳王效应。按商学院的观点,估值是有延续性的,一旦延续性被破坏了,芯片的估值就出现问题了。
第二个问题是芯片的不确定性风险太大。芯片的成功与否实际上是充满偶然性的,不是指标成功就可以成功,同时有产业互动,估值风险就越大。因此把芯片产业作为投资的黑洞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么,如何解释中国这些年芯片产业的估值上升或者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呢?
施雷认为,很大可能是因为集成电路和整机相配,中国集成电路的惰性或者黏性要比国际上的集成电路大得多,“中国有大量的许可和认证,这样一来,即使有新的产品出来,旧产品也很难退出。这有什么好处?对于资本来说可以稍微喘口气。”
相关文章
- AI向下 百业向上:璞康集团引领产业新范式在上海启航
- 智启未来,AI WAN使能智能时代IP承载网算网一体化新服务
- 英特尔助力阿里云推出多款云实例与存储方案,共筑AI时代云端算力基石
- 聚好看于2025云栖大会重磅发布JuData,助力企业构建AI-Ready数据基座
- 海纳AI亮相2025云栖大会:以AI向善之力,共筑智能组织基石
- 2025 云栖大会|云通信+AI:释放通信新动能
- 知乎亮相云栖大会,展现模型+应用+社区三位一体的独特AI生态
- 方直科技与阿里云达成AI全栈战略合作, 开启儿童智能陪伴新征程
- 揭秘2025年度最值得推荐的AI广告公司榜单,橙果视界实力上榜!
- BetterYeah AI联手阿里云推出电商行业AI Agent解决方案
- 聚合 AI 中的安全性与合规性:DeerAPI 的安全调用方法
- AI智课正当时,课程建设智能升级
- 华为发布智能水平运输2.0与港口AI智能体
- 中国电信发布边云协同算网解决方案,赋智千行百业AI新发展
- PT EXPO 2025丨AI大模型驱动,中信科移动旗下虹服公司重塑智慧水利水务新未来
- 《AI未来家应用场景研究报告》发布,8大场景助力AI智能家庭产业规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