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黄宇红:关于6G发展的六点思考
2022-06-22 14:16:38AI云资讯1231
6月22日,中国移动举办“遇见未来——6G协同创新技术研讨会” ,旨在落实我国“十四五”规划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的战略要求,进一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落实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促进移动信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原始技术创新突破。
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介绍,6G已经成为移动信息产业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新高地,中国、欧、美、日、韩等主要经济体纷纷启动6G研发,各个国家相继成立了一系列6G组织、联盟、研发机构、设立6G基金项目,大力支持6G研发工作、加强6G的技术布局,6G的热度空前高涨。中国移动发挥创新主力军作用,积极融入我国6G创新工作全局,大力开展6G研发工作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是,积极参加国家的6G工作组和推进组并承担多个领导职务,积极发挥运营商的市场牵引和创新带动作用;
二是,积极与国家级实验室开展合作,并承担或参与国家重要创新平台的建设。中国移动已经与鹏城实验室建立战略合作,参与了“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牵头建设“新一代移动信息通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三是,积极承担国家项目,包括“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等国家重点专项7项,牵头了6G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
四是,密切保持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在NGMN牵头6G愿景与需求、技术趋势、技术构架的研究和相关立项,从运营商角度牵引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在ITU输出6G愿景、场景、技术指标,开展未来业务预测和技术趋势研究,引导ITU形成合理的6G标准时间表。
黄宇红表示,中国移动为更好地承担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和责任,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因此,中国移动隆重发布了“移动通信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后续将依托产业协同创新基地,以需求为牵引,协同国内、国际产业合作伙伴,努力贯通理论、技术、标准、产品和应用的全产业链创新环节,打牢6G基础、构筑6G优势、培育6G产业和应用生态,打造全球统一的6G标准。
黄宇红分享了关于6G发展的6点思考,并希望广大业界同仁们一起来探讨和贡献,共同助力我国6G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一是,要注重5G和6G发展的衔接和贯通。5G的成功将对未来6G的发展至关重要,5G对垂直行业的拓展,培育新的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是6G实现“万物智联”必备的坚实基础。同时,6G的一些重要潜在技术也成为5G演进的新技术方向,例如通感一体、空天一体、智能超表面等,这些技术如果在5G演进阶段得到一定的应用,探索出很好的经验,一定会非常有利于6G时代的广泛应用。因此,6G与5G一定是协同共存、融合发展的关系。6G的设计既要尽可能抛开历史包袱大胆创新,也要充分考虑与5G的协同。
二是,要注重6G顶层设计和架构研究。尽管要鼓励开放的、发散性的6G创新研究,但同时还要通过顶层设计的研究,把未来6G的总体框架研究清楚,以便对创新点进行有效研判,逐步收敛,形成合力,有效支撑未来6G发展的需要。当然,顶层设计的研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需要对很多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不同的路线进行分析比较,吸取5G发展的经验教训而不断完善等。
三是,要注重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虽然信息通信产业在全社会能耗占比并不高,但网络自身的低碳绿色必须成为技术创新必须考量的要求,期望通过技术创新使得6G时代网络实现“碳达峰”。同时6G网络将助力千行百业的数智化转型,助力其他行业减排,是实现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关键。为此,需要开展网络架构、空口设计和研发高效硬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结合更细粒度的节能技术来实现。
四是,要注重跨界融合技术的创新。学科交叉融合既是6G产生原创技术的重要机会,又为6G创造新的应用、新商业模式以及新业态。为此,中国移动积极开展跨界融合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并在今年2月份发布了《影响未来信息通信发展的十大跨界创新方向》研究报告。当然,跨界创新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协同产学研用各方开展联合攻关,聚焦解决理论突破到工程实现中间的技术难点,打通跨界融合创新从实验室到最终用户的全产业链环节,确保跨领域、跨学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
五是,要注重全球统一6G国际标准的形成。各个国家都在加速研发6G移动通信技术,技术路径和商用节奏存在不同,未来6G能否形成全球统一标准,存在不确定性。为此,全球统一标准是产业需要共同的努力方向。要以开放的心态推进6G技术体系兼容并蓄,既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突破和关键技术攻关,也要积极吸纳和融合国际先进技术;要积极推进国际合作,推进各国6G研究组织的开放与合作,鼓励企业和高校等的民间国际合作;要加大项目开放合作力度,以开放心态加强与欧盟、日韩等在6G领域的合作,积极吸纳国外企业加入中国的研发体系。
六是,要注重构建开放、可控的6G产业和生态。6G时代,所面临的场景将更加复杂、接入技术更加多样,不仅提供连接服务,还将提供“连接+算力+能力”综合服务。如果网络还是一个封闭的网络,网络的发展还封闭在现有的产业生态内,将难以适应未来多样性场景、多样性能力、灵活定制网络的需要,也无法真正做到可管可控的智慧内生、数字孪生。另外,从产业生态角度看,希望从底层芯片等硬件、到基础软件都安全可控,不能出现‘卡脖子“问题。为此,中国移动希望6G要注重构建开放可控的产业和生态。
黄宇红表示,6G发展一方面要构建“四个开放”,包括开放的技术架构、开放的众包共享模式、开放合作的平台,以及开放的商用模式。另一方面,为了实现上述开放产业生态,还要构建“四个可控”,包括安全可控、管理可控、产业可控和成本可控。这种开放可控的产业生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有很大的挑战,需要产业各方共同努力。
相关文章
- 中国移动云手机融合创新成果于北京通信展首发
- 2025中国移动中亚合作会议在哈萨克斯坦召开
- 打造行业标杆!中国移动多项成果入选国家数据局首批典型案例
- 中国移动黄宇红:量通智融合创新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 中国移动发布“无极一号”离子阱量子计算装置
- 中国移动举办量子科技前沿创新论坛并发布系列重要成果
-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聚力“人工智能+”行动,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
- “AI+”新突破:中国移动重磅发布移动云超级智能助手
- 中国移动助力中国物流打造物流行业专属千亿级参数大模型
- 从“昆仑电波”到“掌心守护”:中国移动安全管家以科技力量筑牢乡村安全防线
- 中国移动将支持eSIM全系产品,释放成长新动能
- 太全面了!中国移动咪咕携10大展项亮相2025服贸会三大主题展
- 算力筑基・AI赋能・数据驱动! 中国移动2025年服贸会解锁AI+时代新范式
- 真我携手中国移动深化战略合作,动感地带首款定制机重磅发布
- 算潮甬动 AI共生 中国移动精彩亮相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
- “移链湘聚 · 强链共赢”:中国移动 + iData 北斗终端,共链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