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打造硬核科技,加快物联网操作系统与芯片融合发展
2023-03-30 10:39:07爱云资讯1190
3月16日,中国移动OneOS与紫光展锐合作的智能穿戴项目首批产品完成产线生产,预期年出货量300万台,迈出了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融合关键性的一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芯片、操作系统等硬核科技国产化,是打好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的关键。
万物互联时代,新的场景为国内操作系统和芯片带来了全新的想象空间。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18.45亿户,占全球总数的70%。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前瞻性布局物联网产业链关键环节,自研物联网操作系统OneOS和RISC-V架构物联网芯片,并推动操作系统与芯片融合,助力国内物联网产业繁荣发展。
芯片方面,为避免受国外ARM架构的授权约束,中国移动基于开源开放的RISC-V进行技术攻关,目前已推出多款物联网芯片,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2年12月,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肖青在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发布首款RISC-V内核NB-IoT和LTE Cat.1bis通信芯片。其中,NB-IoT通信芯片休眠功耗达到业内最低,平均低于800nA,接收灵敏度业内最优,平均小于-118dBm,与MCU芯片共同入选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2年版)》。目前相关芯片已完成自研物联网操作系统OneOS、开源鸿蒙OpenHarmony Lite OS的移植适配。
2022年12月12日,肖青发布首款RISC-V内核NB-IoT和LTE Cat.1bis通信芯片
操作系统方面,国内已推出多款物联网操作系统。中国移动OneOS是一款为物联网领域而生的新型操作系统,可以使物联网设备更加智能、安全和可靠,帮助企业有效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相比其他操作系统,OneOS的设计思路在于能够兼容各种芯片产品,实现操作系统和芯片的融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灵活智能、安全可靠的物联网服务。目前OneOS支持ARM、RISC-V、MIPS、LoongArch、C-SKY、Xtensa等主流芯片架构,并与紫光展锐、兆易创新、华大半导体、复旦微、龙芯、飞腾等主流厂商达成合作,累计支持芯片超1200款,并获得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2022年版)、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工信部2022年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库、工信部2021年物联网示范项目等多项国家部委级荣誉。
2022年11月28日,物联网操作系统OneOS 3.0发布
中国移动不断加强与国内外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合作,力争在推动物联网产业升级和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中国移动将持续探索国产操作系统与芯片融合新思路,打造物联网领域国产化的硬核科技,在物联网生态链建设中不断创新,助力物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 2025WAIC丨玻色量子与中国移动、科华数据引领共建“量子+AI”生态
- 中国移动助力中国中化发布央企首个AI+农业种植领域大模型
- 中国移动AI+新型工业化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
- 中国移动“移动智企”产品服务全景图:解锁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多元需求密码
-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筑智能云网共赢数智未来促智能向善共对全球挑战
- 决胜“未来”!中国移动加快量子计算布局发展
- 中国移动放大招!灵犀智能体2.0让智能生活触手可及
- 生态共生,智启未来,中国移动定义智能体互联新范式
- 中国移动发布多项量子成果 助力千行百业转型升级
- 中国移动大模型产业创新基地焕新升级
- 从“产业智能”到“万智互联”,中国移动勾勒企业发展新图景
- 中国移动发布灵犀智能体2.0 构建全场景智能服务新格局
- 中国移动与中国数联物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从模型专家到专家模型:中国移动打造我国人工智能“能力放大器”
- 中国移动正式揭牌人工智能新型专业化机构,目标打造一流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 中国移动倾力建设人工智能“焕新社区”,为我国AI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力筑基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技嘉 M27Q2 QD 高清2K 量子点电竞显示器正式上市
- 新型Xsens Avior OEM IMU,体积小、重量轻,可在苛刻的工作条件下提供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 从 “认知优势” 到现实赋能:DPVR AI Glasses 重构智能穿戴价值
- 韶音闪耀2025ChinaJoy:OpenDots ONE斩获黑金奖,引领开放聆听新风尚
- IBM调研报告:13%的企业曾遭遇AI模型或AI应用的安全漏洞
- 国内首证!驰芯半导体CX500车规级UWB SoC芯片通过FiRa Core 3.0认证
- 解锁AI新玩法 三星Galaxy Z Flip7带来升维的智能体验
- 昇腾赋能三维生成新突破!浙大团队实现跨模态可控3D CAD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