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只需要看着眼睛就能了解你的个性
2018-08-01 14:44:41AI云资讯857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了能通过眼球运动来“读心”的人工智能。
北京时间8月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认识人类行为上正做得越来越好。澳大利亚研究者发现,人工智能只需要看着眼睛就能了解你的个性。
研究人员称,眼睛的微小运动能暴露五大性格特质中的4种:情绪不稳定性(neuroticism,即神经质)、外向性(extroversion)、亲和性(agreeableness)和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
研究团队表示,这项工作将对人类与机器人的交流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这些发现显然具有改进人-机互动的潜力,”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的研究者托拜厄斯·罗斯切(Tobias Loetscher)说,“人们总是希望获得改进的个性化服务。然而,现在的机器人和计算机并没有社交意识,因此无法适应非语言的线索。这项研究为开发新型机器人和计算机提供了可能,它们能变得更加自然,能更好地领会人类的社交信号。”
该研究由南澳大学、斯图加特大学、福林德斯大学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信息学研究所合作完成,利用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研究人员展示了人类个性和眼球运动之间的联系。
研究人员追踪了42名参与者在大学校园周围日常活动时的眼球运动,之后通过问卷评估他们的性格特质。罗斯切博士称,这些发现还在严格受控的实验室研究和真实环境中的眼球自然运动之间架起了重要的桥梁。
“这项研究追踪并测量了人们日常活动时的视觉行为,提供了比实验室更多的自然反应。而且,我们的机器学习方法不仅证实了个性在解释日常生活中眼球运动时的作用,并且揭示了新的眼球运动特征可以作为个性特质的预测因素,”研究人员在发表于《人类神经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的论文中写道,“个性特质塑造了一个人的行为、思考和感觉模式。个性特质与眼球运动之间联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相同特质的人也具有类似的眼球运动方式。”
研究人员发现,神经质的人往往眨眼更快,而经验开放性更高的人则更多地左右移动眼睛;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人的瞳孔大小波动较大;相比悲观主义者,乐观主义者会花更少的时间来观察消极的情绪刺激(比如皮肤癌的图像);好奇心强的人会更频繁地察看四周;心胸开阔的人会花更长时间注视抽象图片。
这项技术或许能用在智能手机上,以识别和预测我们的行为,提供可能的个性支持。该技术的潜在用途还包括老年人的机器人伴侣、自动驾驶汽车和互动视频游戏等。相关文章
- Gartner发布2025年中国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
- 数字经济“十四五”目标提前完成,人工智能打开产业全新空间
- 创新,向6G:人工智能在无线接入网中的应用潜力
- 英伟达人工智能芯片迎来太空首秀,AI初创公司Starcloud计划在太空建造数据中心
-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走近凌雄科技:共探DaaS服务模式与AI融合新路径
- 2025年杭州大学生创业学院人工智能专题班圆满结业
- 以智能重构文创!联通数智荣获“兴智杯”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大奖
- 120万奖池,寻找最具想象力的AI创意开发者!2025骁龙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正式启动!
- 伟创力发布全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部署速度提升高达30%
- 英伟达AI服务器8年来能耗飙升了100 倍,世界还能否满足人工智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 全球最大的L4无人货运车辆集采结果公示,中国邮政以人工智能重塑全球邮政发展新范式
- 微软人工智能部门宣布推出首款自研图像生成器
- 2026广州国际数智装备与人工智能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穗成功举办
- 2026广州国际数智装备与人工智能展览会新闻发布会在穗成功举办 聚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智产业盛会
- 软银豪掷54亿美元投资人工智能机器人
- 特赞科技携“创意可计算性:设计人工智能”展区亮相2025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