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新玩家掀造车“战火”,砺算科技瞄准智能座舱3.0时代
2023-04-21 14:27:24爱云资讯690
新智能座舱升级的战火已经燃起。
从行业升级的角度来看,智能座舱的演进某种程度上可以分为3个时代:1.0时代,以NXP、TI为代表,提供座舱基础的显示和控制功能;2.0时代,以高通为代表,移植智能手机模式,强调联网娱乐和人机交互;3.0时代,强调沉浸式座舱体验,游戏开始上车,以AMD为代表。
全球GPU新玩家、中国GPU“顶流”砺算科技正瞄准座舱3.0时代。
近期,砺算科技董事长、总裁宣以方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以PC、手机的产业演进为例,当一个市场出现后,伴随高端图形类应用,如大型游戏等生态的丰富,消费者对于视觉渲染的要求会快速拉升,底层GPU算力需求急剧提高。
此时,桌面架构GPU与移动架构GPU在长期发展中,形成明显差异化,前者基本不受低功耗的掣肘,性能大幅拉升。举例来看,2020年初特斯拉中控系统切换AMD产品,2023年3月,亿咖通宣布采用AMD芯片打造的数字座舱。在当前行业普遍采用高通座舱SOC,陷入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桌面架构GPU尝试登上舞台。
作为一家GPU厂商,虽然成立于2021年8月的砺算科技仍非常年轻,但其含三位联合创始人在内的五名副总均有20年以上GPU各领域(涵盖架构、芯片前后端、软件、系统、量产、市场)核心开发经验,团队研发的GPU曾占据全球50%以上的市场。
尤其注意的是,董事长宣以方在GPU行业深耕近30年,是1992年硅谷S3的创始团队成员,公司于1993年上市,并从1998年起担任Nasdaq上市公司Trident及S3的研发副总及资深副总,近30年来领导量产15代GPU芯片。
“我们要成为中国最大的GPU公司”,砺算科技的愿景代表着中国前沿科技企业共同的追求。现在,它欲在GPU AI化的GPU2.0时代抓住窗口期,智能汽车座舱则为其重点突破的应用领域之一。
那么,砺算具体准备如何破局智能座舱赛道?对于赛道演进、市场打法、商业模式如何解答?产品流片、送样、规模量产的节奏如何?
桌面GPU攻入座舱
车载GPU是大势所趋,是车第三空间功能的必备芯片。
座舱从1.0迈向2.0时代,在NXP、瑞萨、TI等传统中控SOC竞争中,高通不断发力,凭借在智能手机赛道的制程、算力、快速迭代等优势降维打击,以SA8155P在座舱领域奠定地位,市场面普遍的高通座舱,也带来同质化问题。
但,当智能座舱普遍渗透,车内“第三空间”深入消费者心智,参考PC、智能手机的演进历史,屏显高端化无疑为大势所趋。此时,相较于ARM架构CPU搭配着重节能的移动架构GPU(直接被集成于SOC内),X86架构CPU匹配性能强悍的桌面架构GPU支撑游戏级画面,无疑形成差异化优势。
“虽然不见得每一辆汽车都会放到这么好的东西(高端屏显),但是一定有相当百分比的市场会涌现”,砺算科技董事长、总裁宣以方认为。
座舱2.0向3.0时代演进的另一个逻辑还在于,汽车的电量消耗受座舱高端屏显的影响并不明显,伴随续航问题不断被解决,这一影响还在不断被消减,这与高功耗屏显给手机带来电量急剧缩减的情况大不相同。这或也意味着,座舱高端屏显受功耗的掣肘,要远低于手机。
另外,随着汽车呈现多屏化的趋势,如何让副驾驶和后排的娱乐屏更好的调配资源,虚拟化显然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而桌面级显卡对Virtual GPU的支持也会变得很有价值。
事实上,2023年已被部分业内人士称为变革之年。核心原因在于,2023年3月,作为Tier1的亿咖通,率先跟随特斯拉(2021年已切换AMD方案,搭桌面架构GPU)的步伐,基于AMD的V2000 CPU和Radeon RX 6000系列GPU打造高性能座舱控制器平台马卡鲁,甚至现场大屏幕上直接演示用车机玩《古墓丽影》。这意味着,座舱3.0时代正拉开大幕。
砺算科技瞄准的,就是这个切换窗口期。
据悉,砺算科技的第一代显卡性能,就接近目前特斯拉搭载的AMD独显的两倍,这正可以满足未来三到五年智能娱乐座舱的需求。
智能座舱是砺算科技GPU瞄准的核心应用领域之一。除此之外,其瞄准的核心应用领域包括固有的PC市场、新兴的元宇宙领域。事实上,PC市场虽是成熟市场,但仍然巨大无比,且GPU仍处于快速的技术迭代中,尤其伴随GPU AI化的GPU2.0时代到来,智能座舱、元宇宙等新兴赛道涌起,在需要高性能渲染GPU的上述诸多领域里,给予新玩家入局机会。
不过,GPU赛道难度颇大。
据介绍,国内GPU初创公司多采取购买的移动架构GPU的IP,主打省电和低性能,砺算科技则走桌面架构路径,自主开发新一代架构、自有指令集、与知识产权,打造“国产的真正桌面级GPU”,相对于移动架构更适合车、云、端应用。
啃下桌面架构GPU这块“硬骨头”,人才团队构建为重中之重。
砺算科技是国内少有能够自研高性能GPU的团队,截至目前其拥有员工约200人,技术团队来自中美各大公司,100人以上具有10到20年GPU直接核心开发经验。
赋能Tier 1/主机厂
砺算科技尝试围绕高效赋能Tier1/主机厂,构筑灵活的商业模式。
为此,砺算科技在商业模式上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向客户提供独立的GPU,且提供定制化GPU选择;第二步,结合公司自研的GPU,外购CPU等IP并集成,直接向客户提供SOC;第三步,打造生态联盟,针对市场上的CPU厂商强强联合,双方分工各自打造优异的GPU、CPU,最终提供一个强大的产品。
对应来看,砺算科技当前处于上述第一个阶段,支持半定制/IP授权。“(公司)自研GPU IP,可根据用户需求深度定制,即便是购买Architecture License也无法达到的定制程度,而且自有IP可以向其他厂商授权,相比之下,购买来的IP则不可以二次授权”,砺算科技曾向相关媒体表示,其拥有资深的本地研发团队,可以提供全天候的技术支持服务。
事实上,特斯拉2021年切换时采用的便为AMD的定制化方案。砺算科技方面称,“相比于国际大厂动辄数亿美金的定制费用,砺算愿意给出更加合理的合作条款,即便是IP层面合作,砺算亦可以提供优于国际同行的合作条款和服务质量”。
砺算科技的第一代芯片正快速向量产上车迈进。
从产品进展来看,砺算科技第一代产品已研发推进近2年,目前处于将要流片的阶段,基于公司专业的模拟测试数据显示严格性与完整性,得以确保流片顺畅及缩短量产的准备时间,预计2023年底送样,2024年量产上车。
在适配性上,砺算科技当前开发的为通用型GPU,无论是X86架构CPU,还是ARM架构CPU、RISC-V架构CPU均可适配。操作系统方面,安卓系统、Linux系统甚至是Windows等均可良好适配运转。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车载芯片新玩家常常碰到层层阻碍,砺算科技的上车或更为迅速。
相比于初创智驾芯片公司面临的工具链问题、安全问题、商业闭环问题,砺算科技提供的GPU发力于视觉渲染,适用国际通用标准OpenGL/Vulcan/DirectX,可以直接接入目前市面上几乎全部的图形,娱乐和游戏类应用,无需客户再进行二次开发。当然,作为AI Powered GPU,砺算科技亦可以协助客户开发他们想要的AI功能。
安全方面,车机领域本身对安全功能要求较低,座舱域控主要需在系统层面通过 ASIL-B级,消费级芯片可通过外挂MCU实现整体ASIL-B安全等级,芯片热管理技术的成熟应用,也助力非车规级芯片应用于座舱,比如特斯拉采用AMD方案的MCU3.0采用水冷散热。
商业闭环方面,砺算科技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针,规避某一应用领域出现市场起伏而影响公司GPU的快速迭代,且其锚定深耕竞争激烈的端侧GPU和云渲染GPU领域的策略,本身也为发力座舱应用领域带来巨大优势。事实上,PC、手机,云游戏,数字孪生领域的芯片迭代速度要远快于汽车。
从另一个角度看,桌面GPU一旦在座舱端打开局面,市场变革将会加速。
对于智能汽车消费群体而言,在车型的配置提升上同样花费5000-6000元,相对于座椅材质或车内环境氛围灯,一个PS5级别的主机往往更有吸引力;对于车企而言,只要能提供对应的价值,更高的配置往往带来更高的溢价,车企们或并不乏动力。
无论如何,作为真正的渲染GPU厂商,砺算科技已经向座舱3.0进发。
相关文章
- 芯驰科技与罗姆罗姆联合开发出车载SoC X9SP参考设计, 配备罗姆面向SoC的PMIC,助力智能座舱普及!
- 打破智能座舱边界,酷开成为汽车AI迁徙的“第一站”
- 博泰车联网联合高通依托骁龙座舱至尊版共建新一代智能座舱生态体系
- 移远通信48 TOPS智能座舱方案落地加速,AI大模型赋能多域融合新突破
- 2025上海车展 | 讯飞星火大模型“朋友圈”持续扩大,智能座舱、智慧声场引领汽车交互新体验
- 京东方车载屏跨越式进化,打造智能座舱的下一块“价值屏”
- AI智能体首次实现车内生活服务,斑马智行推动智能座舱iPhone时刻提前到来
- 屡获奖项,科大讯飞携手车企打造智能座舱新体验
- 业内首创车载「AI伴听」功能上线,QQ音乐携手长城汽车打造智能座舱新体验
- 2024国际汽车智能座舱大会在苏州市相城区隆重召开!
- 杰发科技的智能座舱域控SoC采用了芯原的多个IP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智能座舱工作组 2024年度团体标准与首批课题启动会于科大讯飞顺利召开
- 均胜电子2023年研发投入36.5亿元 重点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与网联创新
- 小米汽车SU7搭载讯飞输入法车机版 联手打造高品质智能座舱
- 聚焦汽车AI前沿科技,AutoAI 2024第七届自动驾驶及智能座舱中国峰会开放注册!
- EAC2024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新能源汽车大会暨易贸汽车产业展6月21日苏州召开!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新石器无人车部署超7500辆,成全球最大规模无人车队
- 未来式智能亮相 WAIC 2025,以人机协同范式引领产业智能变革
- 全球首例!康诺思腾手术机器人完成临床场景下自主手术验证,研究成果登上顶级期刊《Science Robotics》
- 超能AI+折叠大屏 新一代三星Galaxy Z Fold7|Z Flip7邂逅沈阳
- 技嘉 M27Q2 QD 高清2K 量子点电竞显示器正式上市
- 新型Xsens Avior OEM IMU,体积小、重量轻,可在苛刻的工作条件下提供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 从 “认知优势” 到现实赋能:DPVR AI Glasses 重构智能穿戴价值
- 韶音闪耀2025ChinaJoy:OpenDots ONE斩获黑金奖,引领开放聆听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