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分析龙芯、海光、鲲鹏等国产芯片的发展现状
2023-06-06 16:36:43AI云资讯1090
年初ChatGPT爆火之后,大家逐渐认识到了基础资源-算力的必要性。
在中国算力增长的道路上,高端处理器是必要的底层支持;但众所周知,美国一直在这方面对中国进行限制,甚至联合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共同“孤立”中国。那么现在,龙芯、海光、鲲鹏等中国CPU厂商在处理器研发领域发展如何,是否受到了影响?我们来看一看。
大部分厂商发展顺畅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芯片行业形成了龙芯、海光、鲲鹏等六大厂商齐头并进的局面,其中龙芯、申威、海光、兆芯四家厂商近几年都有着不错的进展。
龙芯、申威两家都是做“授权+自研一条龙”,分别在MIPS、ALPHA等架构基础上,自研出了属于自己的指令集,拥有较强自主性,迭代前景也比较好。海光、兆芯两家是基于x86架构的厂商。目前,海光CPU自主迭代推进还算顺利,已完成对x86的消化吸收,下一代产品也在稳定推进中,从财报来看,海光营收一直处在高速增长中。兆芯刚刚成立了股份公司推进上市,技术上也有不少突破。
少部分厂商受外界影响较重
当然,也不是全部厂商都发展的比较顺利。其中鲲鹏、飞腾两家基于ARM技术的厂商,就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外界影响。
尽管ARM是英国企业,但却深陷国际争端的旋涡,在重压之下被迫向中国停止供应先进技术。所以靠ARM起家的这些中国厂商,从那时至今手中都只有ARMv8指令集,而无缘更新的v9版本。
再加上ARM授权模式中,想要基于已有架构进行修改需要授权方认可才不会侵权,但这种形势下显然ARM不会给中国企业这种自主迭代的空间,因此这些厂商想要自主迭代几乎已经不太可能。目前鲲鹏、飞腾正在开辟生态想要曲线救国,但据ARM要自己下场做芯片的消息,两者在核心渐趋落后的情况下还能否保障未来市场?尚未可知。
综合来看,龙芯、海光、鲲鹏等国产芯片厂商属于在坎坷中前行,现在已经有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当前,龙芯、海光、鲲鹏等国产芯片厂商只要掌握持续迭代能力,实现自主可控并不是难事,无非是时间问题罢了。
相关文章
- 英伟达发布人形机器人芯片Jetson Thor,实现物理AI领域重大突破
- 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配四摄像头和自研C2基带芯片,并在设计上进行重大创新
- 《2025存力发展报告》:我国存力规模达1680EB,国产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实现三级突破
- 云知声智能语音芯片荣膺2025物联网大会特色成果,以端侧智能引领AIoT产业迈入“芯”纪元
- 信锐极智网络:独立AI芯片加持,引领交换机智能运维新范式!
- 突发!网传联发科天玑9500芯片AI算力翻倍
- 英特尔公开演示18A制程已适配非x86架构SoC芯片,开辟全新市场前景
- 破局电网结冰监测“芯”瓶颈!金天弘科技全球首创MEMS结冰传感芯片重磅上市成功应用
- 特朗普与英伟达达成协议,仅向我国出售性能降级版AI芯片,并在营收额中抽成15%
- 三星Galaxy S26 Ultra将于2026年迎来性能飞跃:搭载美光超高速LPDDR5X内存与骁龙8 Elite 2芯片组
- “芯片+场景”双轮驱动,云天励飞冲刺H股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
- 苹果斥资6000亿美元实施美国制造计划,定制芯片全流程生产都在本土完成
- 国内首证!驰芯半导体CX500车规级UWB SoC芯片通过FiRa Core 3.0认证
- 云天励飞拟赴港上市:中国AI推理芯片独角兽
- 深度解读!格力车规级芯片斩获三项国际认证,凭啥这么牛?
- WAIC 2025|芯驰科技分享AI座舱芯片“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