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分析龙芯、海光、鲲鹏等国产芯片的发展现状
2023-06-06 16:36:43爱云资讯974
年初ChatGPT爆火之后,大家逐渐认识到了基础资源-算力的必要性。
在中国算力增长的道路上,高端处理器是必要的底层支持;但众所周知,美国一直在这方面对中国进行限制,甚至联合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共同“孤立”中国。那么现在,龙芯、海光、鲲鹏等中国CPU厂商在处理器研发领域发展如何,是否受到了影响?我们来看一看。
大部分厂商发展顺畅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芯片行业形成了龙芯、海光、鲲鹏等六大厂商齐头并进的局面,其中龙芯、申威、海光、兆芯四家厂商近几年都有着不错的进展。
龙芯、申威两家都是做“授权+自研一条龙”,分别在MIPS、ALPHA等架构基础上,自研出了属于自己的指令集,拥有较强自主性,迭代前景也比较好。海光、兆芯两家是基于x86架构的厂商。目前,海光CPU自主迭代推进还算顺利,已完成对x86的消化吸收,下一代产品也在稳定推进中,从财报来看,海光营收一直处在高速增长中。兆芯刚刚成立了股份公司推进上市,技术上也有不少突破。
少部分厂商受外界影响较重
当然,也不是全部厂商都发展的比较顺利。其中鲲鹏、飞腾两家基于ARM技术的厂商,就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外界影响。
尽管ARM是英国企业,但却深陷国际争端的旋涡,在重压之下被迫向中国停止供应先进技术。所以靠ARM起家的这些中国厂商,从那时至今手中都只有ARMv8指令集,而无缘更新的v9版本。
再加上ARM授权模式中,想要基于已有架构进行修改需要授权方认可才不会侵权,但这种形势下显然ARM不会给中国企业这种自主迭代的空间,因此这些厂商想要自主迭代几乎已经不太可能。目前鲲鹏、飞腾正在开辟生态想要曲线救国,但据ARM要自己下场做芯片的消息,两者在核心渐趋落后的情况下还能否保障未来市场?尚未可知。
综合来看,龙芯、海光、鲲鹏等国产芯片厂商属于在坎坷中前行,现在已经有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当前,龙芯、海光、鲲鹏等国产芯片厂商只要掌握持续迭代能力,实现自主可控并不是难事,无非是时间问题罢了。
相关文章
- 劳特巴赫TRACE32®已支持芯驰旗舰智控MCU芯片 E3650
- 驰芯半导体:借顶尖技术突破关税阻碍,强势发力全球UWB芯片业务
- 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智能融合仪表芯片方案 助力两轮车智能化升级
- 边缘AI芯片架构的思考:为何可扩展GPU架构值得关注
- 构建自主芯生态 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车规多核MCU芯片AC7870正式发布
- 中国芯力量!岸达科技新品4D成像雷达芯片发布,助力自动驾驶产业升级
- 鸿石智能分享混合堆叠关键技术,推动MicroLED微显示光芯片彩色化进程
- 英伟达宣布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投产Blackwell人工智能芯片
- 驰芯半导体UWB芯片:重构智能汽车安全生态,领航百亿级车载市场
- 从底层芯片到玩法创新,联发科携手行业伙伴重塑游戏体验新格局
- 从测试到芯片全链条覆盖,慕尼黑上海电子展解码储能技术盛宴
- AI芯片巨头争夺战升温,高通/微美全息争相加码竞逐AI高能效算力突围赛
- 国内首台视觉AI教学闭环教具落地,云天励飞助力芯片后备力量崛起
- 炬芯科技端侧AI音频芯片ATS323X荣获”2025年度中国IC设计成就奖”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 智能化平权浪潮下,芯驰科技解码国产车规芯片突围之路
- 英特尔先进封装:助力AI芯片高效集成的技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