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让生活更美好,一起走进他和他的“机器人王国”
2023-10-12 10:32:01爱云资讯623
浦东新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副会长杨跞是花木街道的居民,作为在上海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新上海人,亲历了上海的高速发展,杨跞深深地热爱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并为自己能参与这座城市的建设而深感自豪!
在2021年,杨跞作为嘉宾参与了“智能造”主题论坛为“科创新动力大讲堂”系列讲座的第二场活动,提出了“人机共融,是一种新的在智能制造工厂里面出现的一种模式”,也提到了智能制造人机协同会让智能制造出现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由繁入简,回归它生产的本质。或许对于真正热爱机器人行业的他来说,机器人更像是他的孩子,一个有着无限成长可能的孩子。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杨跞从小有着“让机器人更像人”的梦,他将梦想付诸了实践,创造出了一个国际化,创新化,平台化的机器人“王国”,做到了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01
哪个小男孩没做过机器人的梦?
很好奇他为何会选择机器人这样一个特殊的赛道,他的回答还带着少年的赤诚和灼热,因为喜欢。他说,最初的萌芽是源于一个男孩对车的喜欢,然后年少的绮梦编织出对机器人的梦想,想来,这份喜欢是由来已久。
中学时期数理化丰富的知识体系让他更深切地接触到机器人的相关原理,一方面是对学科知识的深耕从而拥有了良好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是自身对机器人的浓厚兴趣。
在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中国的时候,他因工作调动被派遣到新松工作,彼时的新松还叫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虽然,一开始的工作也不是和机器人挂钩,但是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大脑。上海重新组建总部公司时偶然的一次机会需要尝试做一些新的机器人,于是才有了后来与机器人相关的所有。踏上上海这方改革的热土,他与机器人的故事也正式开篇,梦想的花终将盛开在勤奋上进的土壤里,热情永远不会熄灭在平凡生活中。
02
他和他的“机器人王国”
2014年,杨跞刚刚开始全面负责新松在上海的国际总部筹备、建设、研发及运营工作的时候,整个行业还在攻克人机协作机器人产品的设计与应用难题,多项技术瓶颈难以突破,甚至是一片空白。那时候,杨跞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埋头推演计算,反复试验检测,“精度能不能更高?灵活度还能再提升吗?”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勉励团队不断向更高标准攀登。
仅仅一年时间,他们就研发出了自由度更高的机器人,它比传统机器人更加灵活,同时带有感知和力控,可以实时监测外部环境变化并采取相对应的策略,可以保障同事工人的安全。更重要的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它的精度整整高出对手五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骄傲。“至今难以忘怀首次研发出双臂协作机器人的那份欣喜,给了我和团队莫大的鼓舞,所有的付出都没有白费。”
从扎根浦东到如今枝繁叶茂,中科新松显然已经成为了智能制造技术领域的领头企业,在工业人机协作等领域独树一帜。先后推出多款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包括了国内首台协作机器人、国内首台轻载复合机器人等创新产品,真正实现人与机器人协同工作,开拓出全新的工业生产方式。这些新型的智能机器人产品的推出,在行业内斩获了多项大奖殊荣。
作为新松公司筹建上海分公司的第一批团队成员来到上海,杨跞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冗余自由度机械臂控制、精准模型辩识、末端协作力控制等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碰撞检测、牵引示教、力控抛光打磨、力控装配等应用功能。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先后连续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工信部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上海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已经成为上海机器人行业一张闪亮的名片。深知智能制造领域创新创业团队的迫切需求以及挖掘这些优秀智能制造项目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杨跞创立了国内首个智能制造领域的创业孵化平台——星智汇。四年多来,通过星智汇创业孵化平台集聚了全球2000多个创业项目,其中150多个获得孵化,为未来机器人技术的创新融合,以及智能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有益尝试。从一名机械设计工程师逐步成长为当代中国机器人行业杰出企业的青年管理者,他始终用专业与坚持践行着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排头兵的殊荣。
03
机器人总动员,正在进行时
未来已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机器人+”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元化,机器人在安防、金融、教育、医疗、交通等行业大有可为。在杭州亚运会上,机器人频频亮相,科技感拉满。赛场上,一只只可爱的机器狗(四足机器人)表演舞蹈、运输铁饼,场馆内,智能服务机器人当起了“导游”,在物流中心,巡防机器人、外骨骼穿戴设备等智能化设备保障着物资精准高效流通。机器人在社会民生领域的应用,让人感到无限惊喜。如何让生活因为机器人更美好?这也是杨跞一直在关注的话题。“机器人可以广泛应用于民生百业,为人民生活带来无限可能,助力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生活,这是我所认为机器人的魅力。”他说。
他带领团队研发国内首台产品化的专业乒乓球陪练机器人,通过特定场景的动作陪伴,大幅度节约训练时间,营造稳定的训练环境,让职业化的选手能够更加快速地培养出来,此项创新成果获得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银奖等荣誉。“机器人不仅要‘头脑’聪明、‘四肢’灵活,最重要的是实现和人的交互,这是一种趋势。”
在花木的几年,杨跞明显感受到河道两边的景观越来越多了,商圈越来越发达,生活也越来越美好。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杨跞积极建言资政,关心花木发展,为街道贡献了不少的“金点子”。他希望,街道能够不断创新宣传载体和渠道,让科普的“种子”深深根植在花木的土壤里,让科学之风吹遍花木的大街小巷。“花木街道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禀赋和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都非常吸引人”,杨跞坦言,有机会想带着妻儿参加街道的科普类活动。以城市人文“烟火气”为人才服务“聚人气”,在花木,如杨跞一般的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科创中心中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闭门研讨会在杭召开,共探产业发展新路径
- 长广溪智造携手理想汽车,发布全球首款一对多滑轨式充电机器人!
- 当机器人遇上智算,智算云重写“具身智能训练手册”
- 丰坦机器人亮相首届粤港澳建筑机器人大赛,摘得「效能之星」奖
- 零次方机器人技术突破量产落地双轨并行 打造国内具身智能创新引擎
- 中国方案登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挚达科技智能充电机器人亮剑全球,港交所IPO铸全球能源服务新引擎
- 政策驱动光伏产业升级,艾利特机器人以创新技术破局行业制造难题
- 达明机器人联合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亮相2025 WAIC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行业首例|墨甲机器人成功完成“自主开车门“操作
- 2025光伏自动化破局!艾利特机器人用“智能感知+柔性控制”领跑行业
- 气象巡检“新哨兵”!视源股份四足机器人亮相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
- 赛博格重载机器人 R01 亮相 WAIC 2025,共探高危行业 “中国方案”
- 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检验检测实验室应用的技术路径探讨
- Lumos鹿明机器人京东自营旗舰店盛大开幕,LUS2系列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首发上线!
- 宝信软件携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国产大型 PLC 等硬核产品亮相WAIC 2025
- 会认路、能唠嗑:移远这套方案,让AI机器人服务力直接拉满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技嘉 M27Q2 QD 高清2K 量子点电竞显示器正式上市
- 新型Xsens Avior OEM IMU,体积小、重量轻,可在苛刻的工作条件下提供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 从 “认知优势” 到现实赋能:DPVR AI Glasses 重构智能穿戴价值
- 韶音闪耀2025ChinaJoy:OpenDots ONE斩获黑金奖,引领开放聆听新风尚
- IBM调研报告:13%的企业曾遭遇AI模型或AI应用的安全漏洞
- 国内首证!驰芯半导体CX500车规级UWB SoC芯片通过FiRa Core 3.0认证
- 解锁AI新玩法 三星Galaxy Z Flip7带来升维的智能体验
- 昇腾赋能三维生成新突破!浙大团队实现跨模态可控3D CAD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