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王晓云:智能体激发6G发展新动能
2024-08-23 16:21:42爱云资讯2161
智能体催生6G三大新变化
王晓云分析指出,6G使能AI成为泛在普惠的社会级服务,AI赋能6G,也将突破极致性能瓶颈。智能体是6G内生智能的重要使能者,智能体包括控制、感知和行动等单元,具有自主性、反应性、主动性和交互性等特征。未来6G通信网络中对智能体的引入和原生支持,将深刻变革6G的服务对象、交互范式和能力要素,催生6G三大新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新服务对象,由服务同质化的人和物,转变为服务异质化的数字智能体。智能体具备自主决策、学习和适应环境等优势,但是智能体行为可解释性弱、不可预测性强,带来不可控行为、个人隐私泄露、数据安全和系统脆弱性等风险和挑战,亟需设计新型的安全可信机制。
第二个变化是新交互范式,由面向人和物的信息交互,转变为面向AI的多模态信息交互。智能体面向AI的信息交互催生了信息要素、流量方向和组网模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分别体现在多种形态机器媒体信息的交互、东西向流量的大量涌现以及按需动态组网的新需求等。
第三个变化是新能力要素,由提供连接管道能力,转变为提供计算、数据等多维能力。智能体面临算力需求剧增、数据采集和存储难、多智能体协作复杂等挑战,有望通过6G多要素融合能力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面向智能体的6G系统设计思考
王晓云指出,为了应对三大新变化,中国移动提出“1个架构+2大机制”使能6G智能体信息服务。
首先从端到端视角,体系化设计网络架构。基于任务驱动的架构设计方法,通过“定任务、定要素、定层级、定连接”设计网络架构,提出面向智能体的6G总体架构,新增计算面、数据面和安全面,并增强控制面、用户面,使能多样化智能体信息服务。
进一步从通信角度思考智能体通信根本需求,重点聚焦安全可信机制和通信组网机制。在安全可信机制方面,重点解决数字身份的分布式管理及多方信任、智能体自主行为可信认证及溯源等技术挑战,攻关分布式数字身份体系、智能体身份认证、智能体行为授权等技术方向,以使能使能智能体可信接入和安全行为监管。
在通信组网机制方面,重点解决面向新型信息要素的通信机制设计、面向隐性流量的通信机制设计、面向多智能体协作的组网机制设计等问题,攻关多域资源融合调度、隐性流量识别及多智能体流量关联、任务驱动的跨域跨用户级动态组网等技术方向。
中国移动相关工作进展
王晓云指出,中国移动积极开展面向6G的智能体的相关研究,并希望加强与业界合作伙伴在6G智能体关键使能技术,架构形态等方面开展广泛研究及合作。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在业界首发《智能体通信网络(ACN)白皮书》,首次提出ACN这一网络通信发展新方向,从愿景、特征、场景、网络能力等方面系统性阐述了ACN整体的构想。此外,中国移动还牵引智能体通信需求在3GPP国际标准组织开展研究,并在IMT-2030(6G)推进组立项《智能体通信网络技术需求与系统设计》,聚焦智能体通信的场景需求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架构设计。
相关文章
- 因智而生、向智而动 中国移动与中兴通讯“联创+”自智网络开放实验室揭牌
- 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中国移动AIoT玩具智能体平台重磅发布
- MWCSH 2025 | 中国移动携手华为发布网络运行大模型2.0
- 中国移动“混沌宙元”量子计算实验室开放日成功举办
- 中国移动和华为AI核心网荣获GSMA AMOs“亚洲最佳人工智能创新奖”
- 中国移动曹蕾:5G-A×AI智启信息消费新纪元
- 中国移动绿色照明解决方案引领停车场照明节能新潮流
-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AI赋能自智网络加速迈向高阶自智
- 中国移动联合乐聚发布业界首款5G-A人形机器人
- 荣耀与中国移动达成AI终端战略合作:生态共建 加速AI落地
- 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斩获全球首届“GTI&GSMA新通话×AI挑战赛”一等奖
- 中国移动与荣耀宣布AI终端战略合作 共同推进AI终端生态建设
- 中国移动发布“万象时空”产品体系 构建空天地一体智能服务新生态
- 中国移动与复旦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中国移动设计院完成全国首个F/A SUL外场技术验证
- GSMA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移动运营商首次实现碳排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