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算力网络共链行动暨创新发展分论坛发布多项重要成果
2024-09-28 09:57:27爱云资讯1913
9月27日,由中国移动主办的算力网络共链行动暨创新发展分论坛在河南郑州举办。论坛以“智算谋新篇,共链启未来”为主题,围绕算力网络共链合作及创新发展,携手产业伙伴发布多项算网领域重要成果。
现场发布智算开放互联两大关键技术系列重磅成果。中国移动携手国内智算生态企业共同发布了全调度以太网(GSE)全套技术标准及首套商用产品、全向智感互联(OISA)Gen1.1两大互联技术,突破服务器之间、芯片之间互联瓶颈;全调度以太网(GSE)技术革新以太网底层机制,业界首创容器转发机制、流量主动感知控制和全局调度模式,在哈尔滨万卡集群实现了第一阶段规模商用,成功将训练过程中的通信时间占比缩短超过20%,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向智感互联(OISA)技术,是业界首个开放GPU卡间互联协议体系,旨在填补国内GPU开放互联技术空白。OISA采用统一报文格式、多语义融合、多层次流控和重传以及集合通信加速等四大关键技术,将现有国产GPU互联规模和互联带宽提升约15倍,助力国产智算基础设施升级。
全调度以太网(GSE)全套技术标准及首套商用产品发布
发布广域高吞吐创新成果及数据快递服务。针对海量数据广域高效传输需求,中国移动原创广域高吞吐协议,研发100Gbps广域高吞吐网卡,突破传统方案在长肥网络下的性能瓶颈,实现5000公里70Gbps有效吞吐,较传统协议有效吞吐提升5倍;结合广覆盖、高品质的云专网以及跨域分发、弹性计费的算网调度业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数据快递任务式服务,在广域网实现超高带宽利用率、超高吞吐传输、超低丢包率和弹性灵活服务。目前基于算网一体中试平台,已完成基因测序、云间数据同步、异地办公、影视制作等实际业务的现网验证,标志着算网一体原创技术与实际业务的深度融合,为“东数西算”战略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广域高吞吐创新成果及数据快递服务发布
举办通、智、超、量一体化并网升级合作仪式。中国移动携手许昌市投资集团、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量子科学中心等多个产业合作伙伴升级并网合作。对接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中原地区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与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升级超算并网,推进落实国家超算互联网重大工作;携手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量子科学中心,打造国内首个具备相干光量子、超导量子、离子阱量子算力的量子云平台,加快激活泛在算力,实现社会算力共享。
通、智、超、量一体化并网升级合作启动
面向未来,中国移动将与产学研用合作伙伴一道,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共同推动算力网络创新技术成熟,共同构建算力网络产业繁荣生态,夯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智底座,共同迎接数智化美好未来。
相关文章
- 2025WAIC丨玻色量子与中国移动、科华数据引领共建“量子+AI”生态
- 中国移动助力中国中化发布央企首个AI+农业种植领域大模型
- 中国移动AI+新型工业化创新研究院正式成立
- 中国移动“移动智企”产品服务全景图:解锁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多元需求密码
-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筑智能云网共赢数智未来促智能向善共对全球挑战
- 决胜“未来”!中国移动加快量子计算布局发展
- 中国移动放大招!灵犀智能体2.0让智能生活触手可及
- 生态共生,智启未来,中国移动定义智能体互联新范式
- 中国移动发布多项量子成果 助力千行百业转型升级
- 中国移动大模型产业创新基地焕新升级
- 从“产业智能”到“万智互联”,中国移动勾勒企业发展新图景
- 中国移动发布灵犀智能体2.0 构建全场景智能服务新格局
- 中国移动与中国数联物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从模型专家到专家模型:中国移动打造我国人工智能“能力放大器”
- 中国移动正式揭牌人工智能新型专业化机构,目标打造一流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 中国移动倾力建设人工智能“焕新社区”,为我国AI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力筑基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兼顾纤薄、耐用与可持续 Galaxy Z Flip7展现三星卓越的产品设计能力
- 新石器无人车部署超7500辆,成全球最大规模无人车队
- 未来式智能亮相 WAIC 2025,以人机协同范式引领产业智能变革
- 全球首例!康诺思腾手术机器人完成临床场景下自主手术验证,研究成果登上顶级期刊《Science Robotics》
- 超能AI+折叠大屏 新一代三星Galaxy Z Fold7|Z Flip7邂逅沈阳
- 技嘉 M27Q2 QD 高清2K 量子点电竞显示器正式上市
- 新型Xsens Avior OEM IMU,体积小、重量轻,可在苛刻的工作条件下提供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 从 “认知优势” 到现实赋能:DPVR AI Glasses 重构智能穿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