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本土AI新创投资隐藏泡沫化危机 2年内恐现倒闭潮
2018-09-04 11:10:56AI云资讯1093
由于人工智能(AI)技术有助于稳固国家发展竞争力,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期望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AI领域的创新中心和领导国家,也并因此催生出了AI新创企业的崛起与投资浪潮。
然而近日有部分业界分析人士指出,在一连串的投资热钱风潮过后,国内高达9成的AI新创公司恐将在未来的2年内出现一波倒闭潮,主要原因之一是许多新创企业缺乏明确的商业计划和市场目标。
中国光大控股旗下基金以曾投资过美团点评、爱奇艺、商汤科技和小鹏汽车等许多新创公司而备受关注,其近期表示,受到国内的去杠杆化(De-leveraging)运动、经济成长放缓、以及投资人对于技术商业化的要求和压力等诸多影响,本土AI新创企业恐将出现大量倒闭潮,且投资资金收紧的状况尤以2018年最为明显。
根据清华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2013年~2018年第1季,在全球AI项目的总筹资金额当中,就有60%的资金比重流向了国内。若单单以2017年来看,中国在全球AI领域共计约395亿美元的总投资金额当中,所获得的投资额就已占了高达7成的比例。
光大控股认为,尽管国内在AI领域融资活动的热络和兴旺程度已超越美国,但这样的热度却也同时伴随着泡沫化的风险。举例来说,国内许多早期的新创公司即使在尚未建立起业务雏型的情况下,也能够以高达人民币1亿元(约合1464万美元)的估值募得资金。
然而截至目前,在这些AI新创公司当中,却只有不到5%的企业达到了人民币10亿元的营收门槛;雪上加霜的是,多数公司甚至仍然缺乏一个明确的商业化或盈利计划。
目前在国内的AI产业中,面部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已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领导级企业。随着愈来愈多的领导级新创公司拥有愈来愈多自身的市场发展利基点,创投公司和其他投资者对于那些已在发展进度上日趋落后的新创公司的态度,也就变得越发失去耐性。
分析人士认为,若欲搭乘经济成长的市场列车,新创公司就必须也关注技术之外的因素。更确切的说,新创公司必须要更加了解市场需求,拟定出企业锁定想解决的特定需求或问题,而非盲目的企图将自家的AI技术应用瞄准在所有领域或所有产业之上。
相关文章
- 中东AI迎来中国力量 华为腾讯云万兴科技等深度赋能区域数字化升级
- 中兴通讯助力中国移动打造银发一族AI定制手机
- 鲸鸿动能亮相中国国际广告节&亚洲广告大会,全场景AI驱动增长
- 华为浏览器资讯助手:AI赋能,开启资讯浏览新体验
- 升级版“蓝心小V”亮相,豆包大模型助力vivo打造AI原生体验
- 荣耀发布8大AI场景解决方案:以“全场景覆盖”推动终端智能普惠落地
- 阿联酋数据中心建设热潮助力AI雄心与数字主权
- IBM与客户共谱AI长期发展蓝图
- 重磅!荣联科技集团凭借AI技术实力入选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 阿里巴巴团队重磅发布:让AI像苏格拉底一样自我学习,仅用100道题就能碾压GPT-5
- 英特尔称服务器CPU将重新火热:AI工作负载推动增长
- 阿里夸克“C计划”再曝新动向:一款AI浏览器或年底发布
- 全国盛会·智育未来——大沩赋能AI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 京东11.11直播技术全面升级,立影3D技术、JoyAI大模型重构沉浸式购物体验
- 天猫魔屏C3 Max登顶千元投影热销第一,定义高亮“真AI投影”新标杆
- openvela首届全球开发者大会圆满落幕,NuttX创始人Greg亲临现场,共话AIoT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