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力革命触发全球核能革命:远东电缆超前布局构筑技术壁垒
2025-05-28 10:57:33爱云资讯862
近日,美国签署行政命令推动核能产业改革,原因是ai行业对电量的需求剧增,计划2030年之前建造10座大型核反应堆,2050年核能发电增长400%。 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也让美国20年来电力需求首次增长。这场由人工智能引发的电力革命,正将核能技术推至大国竞争的战略要冲。
在这场能源变局中,中国核电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企业正悄然构筑技术壁垒。
远东股份旗下子公司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缆)研发的核级电缆,已护航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稳定运行3650个日夜,更在耐辐射、抗极端环境等关键指标上实现对美国标准的超越。当全球核能产业因AI算力需求重启扩张周期,这些深藏于反应堆内部的"中国智造"正成为影响技术路线的关键变量。
十年回望
一根电缆的“极限挑战”
在“华龙一号”巴基斯坦卡拉奇项目现场,安缆工程师们至今记得2017年那场关键测试——当模拟事故工况下380℃高温蒸汽裹挟着强辐射席卷安全壳时,安缆提供的K1类电缆仍保持着稳定的电力连接和信号传输。这一幕,让外国电力技术专家都竖起大拇指。普通工业电缆寿命约20年,而“华龙一号”要求电缆在60年全生命周期内耐受累计200万戈瑞以上的辐照剂量(相当于太空站设备标准的3倍),同时承受地震、LOCA(失水事故)等极端工况。
据了解,为攻克这一难题,安缆组建了由30余名专业工程师领衔的“华龙专项组”。团队创新性地在采用了新型耐严酷环境材料,通过双层绝缘架构以及挤包填充工艺,同时增设了耐高温层和耐辐射层,不仅大幅提高了电缆的热老化寿命和耐辐射性能,同时强化了整个电缆的密闭性能,使得电缆能够耐受更严酷的使用条件。
2015年,其研发的“华龙一号严酷环境用K1类电缆”通过中核集团组织的专家鉴定,关键技术指标超越美国IEEE383标准要求,产品获得“中核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远东作为“华龙一号”核能系统中的“隐形守护者”,成功突破国际技术壁垒,填补国内空白,为国家能源转型注入核心动力,也为自身发展打开全新格局,彰显中国智造的全球竞争力。
创新突围
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突破
2014年,时值“华龙一号”严酷环境用电缆研发关键阶段,根据核电站设计基准工况(DBA)和严重事故工况(SA)的要求,电缆不仅需要承受大剂量的γ射线,而且还要模拟大剂量的β射线的破坏性测试,但是由于国内彼时并没有类似的β辐射测试方法也没有相应的β射线测试设备,同时也没有类似可借鉴的方案,因此如何确保电缆能够模拟出耐受不同辐射源成了矗立在面前的巨大难题。
经过安缆研发团队的不断努力和“产学研”的助力、以及在中核集团第二设计研究院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在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通过模拟β射线对材料的破坏性来推导同等剂量下的β和γ射线的转换比例,首次在国内实现了γ射线模拟替代β射线的测试,为后续“华龙一号”其它设备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已来
新质生产力下的“超临界”跃迁
记者了解到,十年间,安缆累计为国内外核电机组提供电缆超50000公里,带动上游数十家供应商技术升级,仅耐辐射、耐高温、长寿命绝缘材料一项就催生了数个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并且,这种协同效应正在放大。2024年,远东电缆联合上海核工院开发的“智能电缆诊断系统”首次实现堆内电缆状态实时监测,相关技术已延伸至聚变堆“人造太阳”项目。2024年一季度,安缆核级电缆出口额同比增长210%,其中“华龙一号”核电堆型的市场订单占比超过50%。
站在华龙一号首堆开工建设十周年的节点,远东股份旗下的安缆实验室正进行着更前沿的探索——针对第四代核电站用电缆的研发。且安缆正在参与国家核电电缆标准的制定工作。从RCC-E认证到IAEA标准,一根电缆的十年征程,恰是中国核电从“技术引进”到“标准输出”的微观写照。
大国重器的背后,是无数细分领域冠军的托举。当前,我国核电年均投资规模超千亿元,叠加“一带一路”沿线核电出口需求,特种电缆市场空间持续扩容。远东凭借先发技术优势与成熟的国产化供应链,已占据国内核电高端电缆市场重要份额。未来,随着第四代核电站、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等新技术落地,相信远东在耐高温、抗辐射等领域的积累将释放更大潜能,进一步为行业发展提供长期动能。
从美国为 AI 电力焦虑而仓促启动的 "核能复兴",到中国核电技术十年磨一剑的从容出海,这场能源变局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真正的科技竞争,从来不是单一设备的较量,而是从材料科学到系统工程的全链条突破。中国核电要实现从 ' 跟跑 ' 到' 领跑 ',不仅需要反应堆压力容器这样的'心脏',更需要电缆、泵阀等'神经末梢'的同步强大,方能在人类能源革命的赛道上,以东方智慧书写"中国标准"。
相关文章
- 以解码AI算力高能耗困局为目标,杭州研极微神眸AI智能摄像机开启极致低功耗新时代
- 博大数据助力2025全国高校研学活动,硬核算力+产学联动共筑AI算力未来生态
- 存算一体技术开启AI算力新纪元 亿铸科技亮相移动云智算大会
- AI诺曼底时刻的“技术破壁者”:九章云极DataCanvas公司亮相2025 AI算力产业大会
- 维谛技术(Vertiv)发布兆瓦级UPS新品,破局高密AI算力负载供电挑战
- 智启云川:开启AI算力轻资产时代,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
- 抢滩AI算力黄金周期 生益电子营收大增43% 拟每10股派现2.5元
- 专访王磊:云天畅想如何借“普惠”之力,重构AI算力生态版图
- 从数据中心到电网革命:远东股份如何重构AI算力生态链
- 立讯精密亮相英伟达GTC,高速互连赋能AI算力升级
- 青云AI算力云上线万相 Wan2.1-T2V 模型,开启文生视频新体验
- 维谛技术 X 浪潮信息 | 强化产业合作,共拓液冷AI算力新格局
- 东阳光联手韶关,AI算力革命爆发!液冷+超级电容,数据中心绿色风暴来袭!
- 由Arm驱动的NVIDIA Project DIGITS为数百万开发者带来高性能AI算力
- 英博数科发布英博云智算矩阵,首提“单位有效算力成本”标准,推动AI算力行业高效发展
- 四大行业协会呼吁谨慎采购美国芯片 可持续AI算力解决方案成关键破局点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深谋・星汉一号HW450H:450kg载重+ 820km续航!定义低空运力新标准
- 长广溪智造“机汽共融”智能工厂,荣获恰佩克年度示范应用场景奖!
- 维谛技术(Vertiv)APT2.0荣膺“2024年度用户满意产品”,树立数据中心电力系统新标杆
- 联想重新定义8.8英寸AI平板移动便携标杆!拯救者Y700四代正在热卖中
- 昇腾384超节点:业界最大规模高速总线互联超节点,突破AI算力互联瓶颈
- 磁盘时延0.2-0.4ms!浪潮云海InCloud Rail V8.0实现超低I/O时延
- 宸曜Jetson Orin IP66工业平板电脑获2025视觉系统设计创新奖
- 续航革命!远东电池21700-6000mAh圆柱电池组为四足机器人注入超强心脏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从机场开始,一键解锁「飞」常体验
- 2025 网易创新企业大会圆满收官,聚焦AI Agent 如何重塑企业未来
- 构建AI制造生态,赛美特“AI无界·智联未来”峰会在沪成功举办
- 京东工业大模型Joy industrial发布 京东产业场景再结大模型硕果
- 中国首个专注AI推理的Serverless GPU产品上线:清华力量共绩科技驱动AI普惠
- 中文大模型幻觉测评:豆包大模型准确率全球第一,超越DeepSeek-R1、Gemini-2.5、GPT-4o
- FOR AI FOR MORE | 浦东科创再添“强动力”,陆家嘴集团陆创AI加速器落地科学之门!
- 超级队长“AI党建学习站”5月22日正式上线发布 ——国内首款AI智能体党建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