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智能体普及率将超70%!涂鸦智能助力开发者抢占AI时代先机

2025-08-29 19:00:33AI云资讯1548

8月2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AI落地“三步走”计划: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普及率超90%;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阶段。

简单来说,3年内,AI将成为七成中国人的日常工具。毫不夸张地说,像Agent、AI硬件等技术,会像移动支付一样迅速普及。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社会进入智能泛在的新阶段,通过赋能万物以感知、认知和决策能力,深刻重构人机交互范式与产业生产方式。“人工智能+”不仅将催生大量新机遇与新业态,也将培育出一批能引领全球智能经济浪潮的新一代领航企业。

在这一政策指引下,全球AI云平台服务提供商涂鸦智能(NYSE: TUYA,HKEX: 2391)正携手广大开发者,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与转型,成为推动该行动落地的重要力量之一。

人工智能赋能全社会,万物AI趋势愈加明晰

《意见》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中明确提出“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截至2025年6月30日,涂鸦智能出货产品中,已装载AI能力的品类占比达93.05%,不仅体现了涂鸦在推动智能终端普及方面的领先地位,更意味着其通过大幅降低AI技术的使用门槛,让更多开发者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拥抱智能化变革,既实质性推动了“人工智能 +”产业行动的落地,也让更广泛群体有机会融入 AI 时代。

同时,《意见》在“人工智能+”消费提质领域强调要“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涂鸦智能的AI Agent服务为全球用户提供的日均 AI 交互量已超 1.5 亿次,且具备覆盖AI Note、AI Translate、AI健康、AI能源、AI养宠、AI潮玩、AI调光、AI安全守护、AI机器人等多元场景的能力,不仅印证了AI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更通过多样化、低门槛的AI Agent解决方案,使AI开发者能快速匹配所需应用,为智能生活的高效落地提供了切实的生态支持。降低人工智能应用门槛,赋能场景落地创新

《意见》明确了“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过70%”的发展目标,并特别指出需“培育一批底层架构和运行逻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原生企业”。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关键在于吸引并赋能广大开发者,显著降低AI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门槛。

涂鸦智能长期致力于降低AI开发难度、加速技术普及,这与《意见》的方向高度契合。例如,涂鸦智能推出的AI Agent开发平台,助力开发者快速构建专属智能体,包括宠物喂养助手、AI玩偶、健身加油小精灵等多样化应用,显著降低了AI应用开发门槛,同时提升了产品个性化体验。该平台集成了DeepSeek、通义千问等全球主流大模型,实现图文生成、图像理解、数据分析、设备管理、物模型理解等功能的一站式整合。

《意见》为促进技术共享与生态繁荣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要“促进开源生态繁荣”,包括“支持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建设,促进模型、工具、数据集等汇聚开放,培育优质开源项目”,并致力于“加快构建面向全球开放的开源技术体系和社区生态”。TuyaOpen开源框架正响应了这一精神,致力于帮助开发者快速搭建“智能原生”产品的技术和生态底座。技术上,该框架提供成熟的开源AIoT操作系统,搭配完善的多模态AI技术框架,可无缝调用语音ASR与视觉感知能力;社区上,详尽的文档与教程降低了学习和创新门槛;市场上,通过"端侧AI+云服务+生态协同"核心能力,助力开发者打通从代码到市场的完整闭环。

为了进一步推进AI在生活生产中普及,涂鸦还将不断强化AI生态共建,除了帮助AI应用落地外,还将在市场上不断寻找高潜力AI硬件的“投资机会”,加速物理AI创新,使更多人能尽享“人工智能+”时代的友好和便捷。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深入推进,智能经济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涂鸦智能凭借其完善的技术体系、开发者生态以及经过验证的产业化能力,正为开发者提供驶入这一快车道的最佳起点。

未来的 AI 终端不再仅仅是孤立的设备,而是通过多模态感知融合引擎和思维树决策引擎,成为能主动理解人类需求的“智能体”。要实现这一形态,设备需要生长在开放、中立的 AI 生态之上,以确保不同品类、不同场景的设备轻松互联互通,共享统一的“AI 大脑”,真正释放“人工智能 +”的协同价值。而涂鸦智能打造的 AI 生态,正是这一需求的典型实践。

与涂鸦智能同行,意味着开发者无需从零搭建技术体系,而是直接拥抱一个开放、高效且具备高度适应性的 AI 生态:既能快速响应政策导向下的产业需求,也能在智能经济爆发期抢占先机,共同参与并塑造“人工智能+”未来图景。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AI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