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国盾上市前后QKD市场预期与现实对比
2025-09-04 15:19:33AI云资讯1589
2020年7月,伴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的一声钟响,科大国盾正式上市。高达923.91%的首日涨幅,创下了当时科创板乃至整个A股市场的历史记录,一时间风光无两。资本市场用最热烈的方式,拥抱了这位血统纯正、根正苗红的“量子科技第一股”。
然而,这钟声仿佛是一道分水岭。钟声之前,是招股说明书里描绘的星辰大海与持续增长的靓丽业绩;钟声之后,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业绩变脸”和连年的亏损,让无数追高买入的投资者,深陷在一个美好故事编织的陷阱之中。
上市前的科大国盾,其财务报表堪称完美。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净利润也保持在数千万的水平,展现出一家成熟且具备良好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的姿态。正是这份光鲜的履历,支撑起了其上市时的高估值,也点燃了投资者的无限热情。然而,这美好的景象,在公司上市之后便戛然而止。
从2021年开始,科大国盾的财报便换了一副面孔。当年,公司录得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净亏损额达到数千万元。起初,市场尚能以“疫情影响项目交付”、“加大研发投入”等理由来为其解释。但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随后的2022年、2023年,亏损的窟窿非但没有堵上,反而愈演愈烈。特别是2023年,公司的净亏损额急剧扩大至数亿元,营业收入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这种上市前后业绩的巨大反差,被市场形象地称为“业绩变脸”,它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对量子通信产业抱有美好幻想的投资者头上。
科大国盾上市后,原计划的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项目进展远不及预期,为了扩大收入,并将其尖端技术推向广阔C端(消费者)市场,证明其商业化能力,国盾高调推出了一项名为“量子密话”的业务。该业务并非制造一部所谓的“量子手机”,而是通过更换一张集成了量子安全密钥的SIM卡,并依托其建设的地面量子密钥分发(QKD)网络,为普通智能手机的通话提供加密服务。
这本应是科大国盾的一次绝佳尝试。公司也对此寄予厚望,在宣传中将其描绘成信息安全领域的一次革命。然而,市场的反应却异常平淡。高昂的资费、有限的覆盖范围,以及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感知不强的“绝对安全”需求,都成为了这项业务推广的巨大阻力。
此后,科大国盾又推出了“量子安全U盾”、“量子安全物联网燃气表”、“国盾密语蓝牙耳机”等产品,这些产品多是与安徽、合肥的地方企业合作,雷声大,雨点小,在市场上并未激起多少水花,更未能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这些在市场的无力尝试,从一个侧面暴露了科大国盾市场化能力的短板,也预示了其后续在商业拓展上的举步维艰。
对于那些在上市首日以数百元高价买入科大国盾股票的投资者而言,这场“业绩变脸”无疑是一场灾难。公司的股价在经历了最初的疯狂之后,便进入了漫长的下跌通道,较高点跌去了超过九成。无数投资者的财富在这场价值的毁灭中灰飞烟灭。他们当初是基于对一家高成长、高壁垒的硬核科技公司的信仰而买入,最终却发现,自己手中的,不过是一家上市后便失去增长动力、深陷亏损泥潭的企业。
从一个批判性的视角审视,科大国盾的“业绩变脸”并非偶然。它深刻地反映了深科技企业在资本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价值与价格的错位”问题。上市前的业绩,可能是在各种资源倾斜和“冲刺”下的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在真实、开放的市场环境中的常态化经营能力。而上市后,合规成本的增加、关联交易的规范化,以及将募集资金大规模投入到短期内无法产生回报的研发中,都会在财务上表现为利润的下滑甚至亏损。
然而,科大国盾的问题在于,它向资本市场讲述了一个过于美好的、关于技术即将大规模商业化的故事,却对其技术在现实商业世界中的局限性、高昂的成本以及狭窄的应用场景,没有给予充分的风险提示。当钟声落幕,现实的引力开始显现,这场从云端坠落的“变脸”,便成了一场不可避免的价值回归,只是这回归的过程,对于相信了那个美好故事的投资者而言,代价过于沉重。
科大国盾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宛如一个虚弱的巨人。它的一足,踏在世界领先的量子技术之上,坚实而有力,这是它赖以站立的根基;而另一足,却深陷在商业化推广的泥潭之中,步履维艰,动弹不得。这种巨大的反差,根植于其核心技术——量子密钥分发(QKD)——在现实世界中的理想与骨感。上市前,公司为投资者描绘了一片由QKD技术开启的黄金赛道;上市后,这条赛道却被证明,不过是一座通往少数特定客户的独木小桥。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这种落差,我们不妨将科大国盾上市前后对QKD市场的预期与现实进行一次对比。在2020年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公司引用了多家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预测全球及中国的QKD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0%至50%,到2025年,仅国内市场的规模就将达到数百亿人民币的量级。
在应用场景上,招股书更是描绘了一幅“赋能千行百业”的壮丽图景,从政务、军事,到金融、能源,再到云数据中心和物联网,似乎所有关键信息领域都将成为QKD技术的广阔用武之地。其客户画像,也被定义为多元化的,将覆盖广大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能源企业乃至互联网公司。整个增长叙事,是建立在技术驱动的市场扩张逻辑之上: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QKD将成为信息安全的“标配”,市场需求将被彻底引爆。
然而,现实的引力远比想象中更为沉重。上市后的几年,预言中的爆发式增长并未到来。市场的实际增速远低于预期,科大国盾自身的营业收入也陷入了停滞甚至倒退,其增长模式并非连续的市场扩张,而是高度依赖于零星的、非连续的大型项目。曾经设想的“千行百业”,最终被证明,90%以上的实际落地案例,都固化在了政府、军工、金融等少数几个对成本不敏感、对安全要求达到极致的“高精尖”利基市场。
而多元化的客户群体,也迅速收窄,最终高度集中于少数几家国有运营商和特定的国家级项目。市场化客户的拓展,几乎宣告失败。整个增长的驱动力,也并非来自技术的自然渗透,而是完全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国家队”客户的采购意愿。科大国盾的角色,从一个市场的开拓者,无奈地退化为了一个政策的执行者。
由此可见,上市前的预期是建立在一个技术理想主义的沙滩上,认为先进的技术必然会催生广阔的市场。而现实的浪潮袭来,证明了市场选择的残酷性,最终只剩下政策驱动的“计划内”需求,这片“蓝海”原来只是一个“内湖”。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2017年,中科大的潘院士多次在全国主要媒体上承诺:“我相信量子通信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辐射千家万户。”
而五年后的2021年底,潘院士接受新华社《瞭望》周刊专访时忽然声称:“在量子通信领域,我们希望通过10到15年的努力,发展出完整的天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的相关技术,并推动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能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请特别注意,新规划的目标只是开发技术,不再提建设多少横多少纵的量子通信干线了;新规划只是推动三个应用领域,再也不提千家万户了,而实现时间,也从“不到10年的时间”变成过了五年后还“再要努力10至15年”。
而对特定客户和地方政府的深度依赖,是科大国盾这位“泥足巨人”最脆弱的阿喀琉斯之踵。与此同时,公司与其诞生地——安徽合肥——的地方政府之间,也形成了一种难以分割的共生关系。合肥市政府是量子通信应用场景最主要的需求创造者,通过规划建设“量子城域网”等项目,为科大国盾的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试验田和基础订单。
更直接的,是持续不断的财政补贴。根据财报数据,近五年来,科大国盾每年都能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的政府补助。这笔资金,在公司盈利的年份,构成了其利润的半壁江山;在公司陷入亏损的年份,则更是掩盖更大亏损额的“遮羞布”和维持运营的“续命钱”。
进一步分析政府补助的来源,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安徽省及以下的地方级补助占绝对主导地位:从披露的明细项目来看,超过90%的政府补助金额直接来源于安徽省及合肥市、宿州市、济南市等下辖市县区级政府。这些补助项目名称明确,资金来源清晰,且金额巨大(如上市奖励、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等单笔均超百万元)。而国家级补助以项目经费为主:国家级支持更多地体现为对特定科研项目的资助,其特点是“项目制”和“事前立项”。虽然单个项目金额可能很大,但从年度确认为收益的金额来看,其持续性和规模通常不如地方政府的综合性奖励。
安徽省及合肥市作为公司总部所在地,则提供了全方位、大力度的落地扶持政策,这在“上市奖励”、“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等项目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中央引导、地方主推”的模式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非常普遍。
一家伟大的科技公司,必然是市场化的、开放的、拥有多元化客户和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公司。通过选择成为“附庸”,科大国盾主动放弃了成为“伟大公司”的可能性,满足于做一个“安全但平庸”的供应商。它可能因此彻底错失了量子计算等更广阔、更具颠覆性的未来机遇,将赛道拱手让给了本源量子等竞争对手。
这必将迎来公司估值逻辑的根本性重塑: 资本市场会用脚投票。科大国盾的估值逻辑,将从一个高成长、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股”,永久性地转变为一个低成长、低风险、低回报的“公用事业股”或“供应商股”。其估值倍数将大幅下移,对于那些怀抱“科技改变世界”梦想而买入的早期投资者而言,这无异于一次价值的毁灭。
相关文章
- 合思×科大讯飞:以智能商旅为起点,探索更多AI应用新场景
- 科大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应用分中心落地绵阳,共筑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 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科大讯飞展示“AI+教育”双向赋能新范式
- 昇腾助力中科大团队实现MoE 稀疏大模型并行推理提速超30%
- 科大讯飞独立站全球化突围:SHOPLINE与Himax协同助推GMV增长超 240%
- 科大讯飞亮相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智能交互技术引领具身智能新浪潮
- 「码」力全开,步履不停:科大讯飞×特步点燃2025 AI长跑
- 央国企大模型落地难题频现,科大讯飞知识工程平台何以破局?
- 科大讯飞以自主可控技术突破 加速定义国际大模型新生态
- 神州云动受邀出席北科大“钢铁行业CRM创新”论坛,共探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 科大讯飞与无锡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 科大讯飞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方位展现AI技术创新与产业赋能实力
- 科大讯飞亮相2025政法装备展,星火法律大模型“落地生花”
- 科大讯飞亮相联通合作伙伴大会,共拓数智融合新生态
- 2025 深信服峰会北京站:智能体与深信服EDS 存储,中科大洋的媒资革新实践
- 全场景AI翻译加持,科大讯飞为第三届链博会注入“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