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科孙韶辉:构筑“数智底座”强劲引擎,擘画“通智融合”时代蓝图

2025-09-25 10:42:19AI云资讯1789

9月24日,在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主论坛上,中国信科集团副总工程师孙韶辉博士发表题为《云网智算,融通未来》的主题演讲。孙韶辉博士表示,中国信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产业布局,推动云网深度融通,构建稳固可靠的数字智能底座;同时前瞻布局6G并积极推进实践,已在多项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01、融通云网 构筑“数智底座”强劲引擎

孙韶辉博士指出,近年AI技术革命加速演进,大模型能力快速迭代,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转型驶入快车道,行业格局正被重塑。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正在形成更为完善的数字经济生态,为信息通信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从技术维度看,大模型与多模态AI等前沿技术正推动通信迈向智能化新阶段;从应用维度看,AI与通信的深度融合释放出广阔创新空间;从产业维度看,竞争范式正由“连接为王”转向“算力+算法+连接”的全栈智能化竞争。

面向“云、网、智、算”一体化格局,中国信科围绕基础元器件、高性能算力平台、无线与光网络智能化解决方案等关键方向持续攻关,夯实数字智能底座,构建安全可信体系,面向千行百业提供可落地、可扩展的整体能力。

孙韶辉博士强调,在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方面,中国信科已取得多项标志性成果。光通信领域:完成超 5 Pbit/s 单模 24 芯光纤传输系统性能验证,刷新多项世界纪录;移动通信领域:建成业界领先的 6G 端到端“通感智算云”实验验证平台,圆满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 IMT2030(6G)推进组全部测试;光电子与集成电路领域:实现国内首款 2 Tbit/s 三维集成硅光芯粒成功出样;车联网、智能化与数据通信等领域:持续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

以上成果体现了中国信科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加速产业布局与生态协同的系统能力,为构建稳固可靠的数字智能底座、推进 6G 前瞻布局与实践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卫星互联网领域,作为国内卫星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中国信科沿着“5G体制兼容、6G系统融合”的发展路径,积极推进星地融合通信。孙韶辉博士表示,中国信科依托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技术领先与产业链整合优势,通过持续的产业化实践,系统推动星地融合产品体系的演进与升级。目前已构建覆盖空间段与地面段的完整产品矩阵,形成覆盖广、弹性强、可持续演进的融合网络能力。

面向算力时代的网络底座,中国信科在智慧光网聚焦“智能、极简、绿色、安全、高效、融合”六大价值,赋能四大典型算力网络场景:全光家庭、全光政企、全光工业、通感一体光缆网,为应对AI大模型与云计算带来的爆发式带宽需求,中国信科推出1.6T超高速率组网产品,显著缓解传输压力;自研800G相干光模块实现高端核心器件自主可控;研制的250T超大容量空心光纤在传输介质上实现新突破。

5G商用以来,数字化转型潜力仍待释放,日益多样的应用场景对连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孙韶辉博士指出,为适配差异化场景与个性化服务需求,5G-A在5G“三大场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将应用场景与特性扩展为六个方向:通感一体、确定性网络、高容量通信、星地融合、新型物联、智算融合。上述方向与6G发展趋势高度一致,为6G的技术、产业与应用奠定先行基础、形成经验积累。

中国信科具备全场景海缆通信产品与解决方案,并形成三大核心优势:一是传输能力双重突破,实现12000公里超长距离传输与25.6 Tbps系统容量;二是智能运维体系,结合光纤传感与智能巡检,提供全方位运维保障;三是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从核心技术到施工装备实现自研自控。中国信科研制的海底通信设备,完成6000公里距离下64×400G传输能力验证,并经受住7200米深海环境考验。

为满足用户对AI算力的多样化需求,中国信科已提供覆盖大模型训练到边缘推理的端到端AI算力产品体系。中国信科研制的全液冷散热智算集群已在武汉智算中心落地应用,兼顾高能效与高可靠性; Fit AI Studio一站式开发平台,实现算力状态、节点资源与流程运行的实时可视化,覆盖AI任务开发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各行业智能化业务稳步推进。

中国信科全球首发1.6T光模块,已形成短距/中距/长距全系列产品矩阵,覆盖DSP、LPO、LRO等多种技术路线。其中,LPO方案作为新一代低功耗光互连的重要创新,在确保高速传输的同时显著降低能耗。依托高带宽与低时延优势,该系列产品将为下一代AI集群互联提供领先解决方案,展现中国信科在高速光模块核心技术上的持续突破。

当前,C-V2X车联网已成为全球主流标准。依托C-V2X与5G等通信技术,中国信科正助力车、路、云一体部署,促进“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协同发展,探索数字智能交通新模式。

传统“单车智能”面临感知时效性与准确性瓶颈。C-V2X通过与车载智能协同部署,可显著增强智能驾驶能力,提升行车安全与通行效率,降低运维和综合成本,实现城市交通的全局优化。

02、立足6G 擘画“通智融合”的时代蓝图

孙韶辉博士指出,未来网络将面临更加多样化的新兴业务与差异化定制服务需求,网络架构与AI能力将深度融合,多模态数据需要高效汇聚与协同处理。这些趋势正共同推动网络加速迈向智能自主化,驱动6G在以下方向持续演进:网络架构的智能化重构,服务体系的融合化发展,应用场景的智联化升级,终端形态的革命性变革。由此,AI与6G网络的深度融合,正引领通信系统从“规则驱动”走向“自主决策”的深刻变革。

为实现高质量智能服务与网络自治,并促进生态的开放与融合,6G智能网络需遵循八项设计原则,核心强调:AI要素服务化,将模型、数据、算力、知识等要素以服务形态开放与编排;高效数据流转与AI生命周期管理:贯通数据采集、标注、训练、部署、评估与迭代全流程。在此基础上,构建具备“三大技术特征”的6G网络体系:内生,智能能力原生嵌入网络要素与协议栈之中;开放,面向多方主体开放接口、能力与生态协同;孪生:以数字孪生实现虚实映射与闭环优化。

围绕上述三大特征,中国信科提出6G AI三级分层发展路径,实现AI对6G的系统性赋能与能力跃升。轻量小模型驱动高时效智能面向特定场景与功能级用例,小模型以高精度、高能效特点,显著提升关键能力。大模型/智能体支撑全局智简网络面向跨模态数据、复杂决策与资源编排等全局问题更具优势。数字孪生构建虚实协同闭环以AI驱动的智能孪生实现6G网络的“感知—决策—执行—验证”闭环。

面向未来智能网络需求,中国信科已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开展云、网、边、端全域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无线侧大小模型协同,提升空口与无线系统全局性能;边缘侧部署数字孪生,增强本地实时感知与决策;网侧以大模型智算支撑跨域资源编排与智能运维;云端部署智能体,统筹全局认知、策略与服务编排。通过上述协同实践,中国信科实现了全栈AI技术能力的贯通与落地。

未来,中国信科将聚焦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开展“通智融合”技术创新和产业实践,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企业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AI云资讯(爱云资讯)立足人工智能科技,打造有深度、有前瞻、有影响力的泛科技媒体平台。
合作QQ:1211461360微信号:iclou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