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储能:海辰储能如何用“战略耐心” 迎来了它的春天

2025-11-28 16:33:56AI云资讯1556

想象一下,2019年,当你决定跳进新能源的海洋时,你会选择哪片水域?是当时资本热钱涌动、如火如荼的“动力电池”主航道,还是旁边那条看似刚刚被贴上“此路不通”封条的、冷冷清清的“储能”小巷?绝大多数人会用脚投票,挤上那座名为动力电池的独木桥。但有一家公司,偏偏像个“固执的赌徒”,在行业最冷的冬天,把所有筹码推到了那张名为“储能”的牌桌上。它,就是海辰储能。

时间回到2019年,储能行业正经历一场名副其实的“政策寒冬”。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明确规定储能设施不得计入输配电价。随后11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规定不得以投资、租赁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开展电网侧电化学储能设施建设。一盆冷水当头浇下,原本就尚未完全兴起的储能市场,瞬间进入了“速冻模式”。

彼时,动力电池是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吸引着所有聚光灯和资本的目光。而储能,则像是躲在角落里的灰姑娘,乏人问津。然而,海辰储能的创始团队,却在这个节点做出了一个让外界匪夷所思的决定——ALL IN储能。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的入口,并不是终点。”这是海辰管理层当时的判断。在他们看来,新能源的终极目标是重塑世界的能源结构,仅仅解决“动起来”的问题还远远不够,如何将不稳定的新能源电力稳定地“存起来、用起来”,才是真正的关键。这就好比只有发电厂(源)和电网(网)、用户(荷),没有仓库(储),整个能源体系依然无法高效闭环运转。

这份在当时看来有些“理想主义”的战略定力,源于对“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的深刻理解。他们坚信,没有储能的能源革命是不完整的,春天迟早会来,需要的只是一点“战略耐心”。

这份耐心,在随后的几年里,等来了时代的回响。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奔涌,政策的东风再次吹拂。2025年,国家能源局在《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强化新型储能及长时储能技术攻关;《新型电力系统蓝皮书》更是勾勒出未来几十年储能发展的宏伟蓝图。坚冰融化,赛道重启,而且是一条无比宽阔的黄金赛道。

市场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同比几近翻倍,欧美大型储能项目集中落地,亚太工商业储能快速普及。资本市场闻风而动,中金、华泰等机构纷纷预测行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装机规模有望实现惊人增长。

而那个在寒冬里提前布局、默默打磨产品和技术的海辰储能,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里”。2025年10月,其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宛如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宣告了“逆袭者”的胜利。

这份成绩单好到让人眼前一亮: 2025年上半年,营收接近70亿元,同比暴涨超过224%!更关键的是,它实现了扭亏为盈,净利润达2.13亿元。这意味着,它不仅在规模上狂奔,更在盈利质量上实现了跨越。其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飙升至全球第二,证明了其市场地位。

细看其收入结构,储能电池基本盘稳固,而储能系统业务收入同比激增658%,成为最猛的增长引擎。更令人惊叹的是,该业务的毛利率高达29.7%,这充分显示了海辰储能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电池制造商,而是在系统集成领域拥有了强大的技术溢价能力,构建起了自己的护城河。

从2019年政策寒冬里的“逆势抉择”,到2025年全球Top2的“傲人业绩”,海辰储能的故事,远不止是一家企业的成功史。它更像一个商业寓言,告诉我们:在喧嚣中保持冷静,在低谷中坚守信念,用“战略耐心”等来的,或许不只是春天,而是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这场豪赌,他们赌对了。

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企业

更多>>

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人工智能产业

更多>>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
AI云资讯(爱云资讯)立足人工智能科技,打造有深度、有前瞻、有影响力的泛科技媒体平台。
合作QQ:1211461360微信号:icloud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