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AI的正确打开方式——遍地AI的时代,要升级更要升温
2018-12-02 14:35:58爱云资讯1088
不说AI,你已经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了。的确,人工智能涵盖的范围很广,早在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的时候,ITlady就讲过,很多公司回过味儿来:原来我一直做的技术,属于AI啊!例如图像识别,或者语音识别。于是,国内“AII IN AI”的公司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
但现在AI已经被滥用了——或许和互联网越来越料峭的大环境有关,大家需要故事,给公司方向,给团队信心,给资本交代,但当功利的拿来主义开始渗透的时候,很多人少了“如何正确的做AI”的思考,一些问题也开始出现。
Lady已经有日子没有写AI了,不是没有新鲜事儿,而是技术的进步肉眼可见,但AI其实并没有让人惊喜的变化。识别更精准、速度更快、应用场景更多……都只是术的升级,是可以预见的,但术为用,道为体,行业似乎更热衷于卖大力丸般的秀肌肉,而真正从人本出发、着眼人文、有情怀,有温度的AI应用,其实并不多。
应用于人,还是从人出发
上个月底,爱奇艺在成都正式公布了其AI手语主播项目,顾名思义,就是将声音转换成手语,让听障人士可以顺畅的观看任何没有字幕的视频节目内容。
没有锣鼓喧天的发布会,没有仪式感满满的启动,只是论坛一次简单的分享,却触碰到了AI从业者们最应关注的点:AI的温度,从人出发!
AI手语主播的应用很简单,简单到听名字就知道是做什么的:将声音转换成手语。和视频动辄几亿的用户量相比,这项技术的受众面很窄:听障人士。
去年10月,网络上流传过一篇文章:《中国平均15个人里就有1位残疾人,为什么你在街上很少看到他们?》中国有7%的人口是残疾人,大约8000万左右,但我们在生活当中并没有经常见到,原因很让人心酸:因为残障设施不完善。被堵塞的盲道、陡峭的坡道、电梯没有语音提示、机场只有广播提示,即使在不用撬动公共资源就能改变生活的互联网领域,残障人士也是被忽视的群体。原因很简单:商业价值低。互联网的速度太快了,大部分公司只顾埋头奔跑,还没有情怀,去关注小众群体。
这也是AI手语主播让人有些感动的地方:它只是让小部分人,能够便捷、舒适的看视频、获取信息。
中国有2780万听障人士,或许杠精要说:商业公司哪有那么高尚,现在是互联网下半场了,还不是为了通过各种方式多争取用户?但我们要看到两个现实:第一,对于视频来说,两千多万的用户并不多,以爱奇艺为例,APP的日活用户就有近2亿,月活用户更是奔着6亿去了。不到3000万听障用户,其中非爱奇艺用户的有效人数能有多少?第二,很关键的一点:视频的流量大头是影视剧,也是收入的主力,而现在大量的影视剧是自备字幕的——这意味着,AI手语主播应用的场景,更多是为了完善听障人士的视频体验,简单的说,让听障者可以在站内看任何视频,尤其是大量的UGC内容、没有字幕的电视节目内容。
这很关键,这说明了这项应用被研发的初衷:不是为了更多用户和更多收入,而是考虑人残疾用户的真正需求:它不仅是要让城市主干道都铺上盲道,它是要让每一个胡同都铺上盲道,而且每一条盲道上,没有阻碍。
这种真正从人的需求,尤其是从极少的、但又最急切需要科技帮助的人群的需求出发,投入精力和技术创造出来的AI应用,触摸到了“道”,也让AI技术,有了温度。
Withgreat power comes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y
温度,对AI技术来说很重要。一直以来,从业者都在“升级”技术,然后在应用上再考虑如何让用户感觉更亲切,给这个应用进行“物理升温”。但从初衷和灵感就是从人本身出发的AI应用,带着天然的温度。
客观的说,具备人文精神和温度的AI应用,不是每家商业公司都能做到的。使用越简单的应用,背后的技术可能就越复杂。在进入下半场的互联网环境下,要做到骨子里的“以人为本”,就更难。长期的投入和积累、技术的优势和突破、文化的人文和温度,缺一不可。借用《蜘蛛侠》的经典台词就是:With great power comes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y——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在AI手语主播公布前,也在成都,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发表了演讲,主题是《网络视听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考》,呼吁行业承担社会责任,做高品质内容,不迷信大IP和流量明星,培养新人。在视听产业里,爱奇艺的确是敢为天下先的角色,从投入移动视频、引爆会员市场、创造网大网剧繁荣,到今年去除前台播放量数据,摒弃唯流量论。AI手语主播只是创新的一个细节,但和企业文化是一脉相承。
实际上,AI手语主播,可能是爱奇艺第近期一个非常具象的、让用户明确感知的AI技术,实际上,只要在爱奇艺看过视频的人,就已经使用了无数的AI技术——你可能没有感知到。当你看《中国新说唱》被《星球坠落》惊艳到的时候,不知道导师邓紫棋的加入是因为AI的选择;你看1993年的电影《倚天屠龙记》的时候,不知道当年不存在的清晰度是因为ZoomAI超分辨技术的加持;你看《延禧攻略》里魏璎珞露齿大笑时候出现了牙膏的广告,却不知道这是AI自动适配的结果……
刷不完的剧和越看越多的短视频,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有无数的AI技术在工作,不被打扰,但体验更好,越复杂的技术,使用却越简单。同样简单的AI手语主播,使用了ASR,分词模型,语义理解,AR形象四项技术,而整个模型又能自我学习,不断提高准确度,要形成高效率的实际应用,每一项技术都需要足够成熟。
升温的AI才能拥抱人
技术,一直是冰冷的代名词。AI,“智能”原本是人脑的特性,但出于对机器、技术冰冷形象的刻板印象,以及各种科幻惊悚电影的影响,大众对于AI依然保有一些成见。AI是未来已经没有异议,但如何让AI更好服务人、为人所接受,升温必不可少。而真正有温度的AI,需要从创造者开始,就带有人文和温度的初心。相关文章
- AR智能眼镜催化万亿市场,Meta/微美全息驱动“AR+AI”产业生态爆发式增长
- 华硕无畏家族跨界联动《凸变英雄X》:有信赖,更热AI
- 全流程AI赋能,重庆首个美的灯塔工厂照亮中国水机前行之路
- 燃梦绿茵,智联未来,大连移动携手华为打造5G-A×AI数字球场
- 白皮书发布会:空调行业新标准 海信AI技术让空调能耗下降41%
- 从防伪溯源到智能协同,动码印章借AI之力重塑酒业生态
- 拒绝机械化互动!云知声兽牙AI Agent功能上新,开启智能协作新时代
- 腾讯云AI存储解决方案持续升级,为AI全业务场景提供全面支持
- 星汉大模型2.0:AI大模型浪潮奔涌 大华股份呈交“智能答卷”
- Flat Ads:透视中国AI出海战略,看豆包、腾讯元宝、美图相机如何占领市场先机
- 动码印章搭载AI引擎,筑牢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安全基石
- 2025电动汽车百人会:神州数码AI破局,构建车企AI增长点
- 云轴科技ZStack CTO王为@中国GenAI大会:AI原生实践重构AI Infra新范式
- AI+教育,浩鲸科技参加2025高校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发展论坛
- 摩尔线程与松应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国产GPU+物理AI仿真打造具身智能开发“新底座”
- 广和通与实丰文化达成战略合作,共建AI产品联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