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问问CEO李志飞对话德国副总理 探讨AI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2019-01-21 16:22:27爱云资讯531
1月17日,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受德国驻华使馆邀请出席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承办的“数字化的挑战——德国和中国的经济与社会转型研讨会”,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德两国科研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和媒体机构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
在此次研讨会圆桌论坛环节,李志飞与德国副总理、财政部长奥拉夫·舒尔茨(Olaf Scholz)、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热巢集团(Hotnest)联合创始人法比安·冯·亨布格尔(Fabian v. Heimburg)就中德两国的数字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是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最典型的标志,其中最关键的动力来自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驱动力,将开启数字经济新时代。出门问问作为中国探索人工智能商业道路的先锋企业代表,从始至终贯彻“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的使命,先后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可穿戴、智能车载、智能家居、智能企业服务等场景,通过端到端、软硬结合的全栈式技术,让人工智能技术真正服务于每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出门问问与德国公司颇有渊源,大众汽车集团是出门问问的D轮投资方,双方还共同建立合资公司来打造未来出行的下一代人机交互体验。
在圆桌论坛环节,李志飞表示人工智能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人工智能算法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高级算法人才,而中国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追赶上美国。李志飞曾就职于谷歌担任科学家,观察到谷歌这个美国科技巨头有超过一万名的博士,都是顶尖大学毕业并且来自于全球,这成为它的一个巨大优势。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公司仅能够吸引本土人才,或者去国外留学的中国人才,在全球化人才方面,与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人工智能工程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工程师。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且体量巨大,这点使得中国可能虽然短暂落后于美国,但是在几年之内会实现一个赶超。
三是人工智能应用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是否有很大规模的数据和用户群。在这个方面,中国已经领先于美国,并在未来会持续领先。
对于人工智能十年之后的发展,李志飞则坦言人工智能是非常前沿而热门的技术领域,很难预测。李志飞以出门问问所在的AI语音赛道为例,其中语音识别这一技术在五年前的准确率和应用范围还较低,但现在已经是应用逐渐普及的技术,并且准确率还在不断创造新高。随着准确率的提升,以及自然语言理解的技术突破,李志飞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超级机器”,帮助人类更好的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
相关文章
- 出门问问发布全球首款AI智能体硬件TicNote
- AIGC赛道新标杆,出门问问纯软件产品AIGC营收超2.2亿
- 出门问问重磅发布新七代TTS 引擎TicVoice 7.0,让AI“说人话”
- 出门问问率先落地DeepSeek应用场景,AI推动盐城市政务智能化发展
- 出门问问发布小问移动数字人,5大亮点解锁大模型+具身智能新体验
- 出门问问宣布全面融合DeepSeek!
- 直击2024甲子引力年终盛典,出门问问斩获业内多个奖项
- 出门问问多模态大模型又添新备案!「序列猴子」语音大模型成功完成备案
- 出门问问被写入《中国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与实践展望》白皮书!
- 出门问问大模型通过华为昇腾两大认证,AI生态布局版图再次扩大
- 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首次落地中国,出门问问数字人技术成现场关注焦点
- 出门问问生态合作版图持续扩大,携手上海影视乐园探索AI应用未来
- 出门问问持续布局AI出海!海外数字人产品成荷兰国际广播大会现场焦点
- 出门问问再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殊荣
- 坚持「产模结合」,出门问问大模型及产品入榜创业邦AIGC产品创新榜
- 出门问问加入人民网大模型责任联盟,与行业共促大模型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