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马智能CEO彭垚对话全应科技夏建涛博士

2020-07-16 12:31:56爱云资讯

本期做客《闪马周刊》的嘉宾是在热电工业智能化领域的明星创业公司全应科技董事长兼CEO夏建涛博士。我们将探讨技术型CEO的优势、优秀ToB产品的必备条件以及创业者们在选择行业切入点时的所思所想。

通过夏博士的分享,我们希望为大家展现一个有些「冷」的热电工业智能化产业。

主持人:我们看到全应科技是一家非常优秀的科技创业公司,想请夏博分享一下,创办全应科技最大的动机是什么?

夏博:在创业之前,我一开始是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人工智能,随后我就进入到西北工业大学任职教授,接着收到台达集团的创办人郑华先生的邀请,我创立了台达中国区研发总部。在学界的阶段,我是没有能够接触到工业的,于是加入台达电这家台湾前五的生产制造型公司后我也是首次能够真正进入工业领域。

当时在台达电,我们推出了包括企业运营智能化的一系列工业自动化产品,并以此服务了包括石油石化、电力、交通等许多涉及大型工业系统的大行业。因此在2012年前后,我们就看到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工业逐步从传统自动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跃变的清晰轨迹。

2013年,我去德国参观了西门子的数字化工厂,这次参观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我们几乎就可以感受到整个工业,尤其是流程型工业在从工业3.0向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的工业4.0的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过程。这段历程给我很多启发,也是我决定在2016年创办全应科技战略的非常大的驱动力。

主持人:夏博提到了战略,两位创始人身上都有深厚的技术背景,这样的背景在规划公司战略的时候对你们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夏博:对,我确确实实是技术出身,从在学界进行人工智能理论和算法研究,到在台达电主导2500人的中国研发总部,整个过程一直是在做科研和先进性产品开发。在台达电研发先进性产品的十几年工作过程中,我们团队作为技术支持的部门,支撑全球的大型项目落地过程,推动产品的市场化。

在这十几年的过程中我的感悟就是技术人主导产品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看到全球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对技术的领悟也比较深刻。

此外,我们也比较擅长从技术角度规划未来的产品路线图,因此我们在锁定长期目标之后,就能保证从架构等技术定义角度不会有太大的偏颇性,同时具有相当的前沿性。

那有优势就肯定会有劣势。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我们缺乏长期在市场上打磨出来的对客户的理解深度甚至对整体市场格局的掌握,这些是后期慢慢锻炼起来的。

彭垚:我很认同夏博士对于两类创始人各自优势的看法。

现在市场上的公司也可以大致根据创始人的属性分成市场主导型和技术主导型两类。市场型创业者有时候很难完整地想象产品的每个细节的样子;而技术型创业者可能对于市场交易流程了解不够详细。

这两种属性的公司都能最终走向成功,只是过程中的路径不同。

如果创始人从产品和技术的角度有生根的认知,放在市场上就相当于有一个独门绝技,让别人都觉得很厉害,这样的公司产品端就会很重。相比之下,市场出身的创始人有时候可能对基本的财务目标看得比较重,但长期的驱动力可能就会相对弱一些。

夏博:确实如此,技术型的企业由于需要长时间打磨产品,往往早期成长会显得比较缓慢,在市场上甚至都看不见。而销售型的公司往往起步很容易,很快就能做到数千万的营收。

技术型企业的增长曲线是指数型的,而销售型企业的增长是Log型曲线,这是两类公司发展趋势上很大的区别。

主持人:全应科技与闪马智能都是以优秀的产品立足市场的创业公司,想请两位创始人分享一下各自眼中对一款好产品的定义是什么?

夏博:全应科技做的是面向工业的智能化系统,主要的目标客户都是在工业领域。这个群体完全都是理性消费者,他们采购任何一个产品过程中,最看重的就是投资回报比。购买一个产品或者服务后究竟能够产生多少经济效应和回报,什么时候能产生回报,这是工业客户特别关心的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在工业领域的好产品就是能够快速为用户带来经济回报的,能够提质增效节能降耗的产品。

像我们现在做热电智能化的产品,对于热电厂来说就是一个把煤炭能源转换成汽电能源的转换系统,因此转换效率的高低就成了评价转换系统的最重要的指标。如果我们能把全中国的热电效率提升 1%,那我们每年就能节省 4000 万吨煤炭,还能少排放大约 1 亿吨二氧化碳。这样的系统就能给企业带来节能降耗的效果,同时也对环境治理大有帮助。

做工业产品就一定要把目光紧紧锁定在为客户持续创造重大价值的目标。

彭垚:我们闪马和全应所处的行业不太一样,但是To B领域内每一个好产品,都是以帮助社会、企业提升效率,或者提高安全性这两个目标为导向的。以往计算机视觉产业内的大部分公司一开始都是以安防、安全为主要的切入口。而我们闪马是以往比较少的通过视频异常行为发现来提升城市运营效率为主打的思路。

以高速公路领域举例,我们在高速上主要是通过发现并治理拥堵来帮助高速公路提升效率,这当中也会兼顾很多的与安全有关的异常行为发现,但目前我们的产品形态其实是更侧重为了提升效率而治理。

这样的产品形态对于我们的企业和政府客户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快速计算出一些突出的经济效益和ROI。这在我们拓展工业型和商业型客户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吸引力。

彭垚:想请教一下夏博士,像现在全应科技接触的热电产业的信息化基础怎么样?

夏博:目前中国的热电企业信息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工业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流程型工业,另一类是离散型工业,热电产业属于流程型工业。从整体水平上来看,中国目前的工业水平大概处于电气化到自动化跃变中的 2.5 阶段,还没有完全迈入自动化。而在其中的流程型工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是明显更高的,可以达到3.0的水平。

这是因为流程型工业中,原材料投入到设备中就会经过一连串化学反应来产生产品,这个过程中的变化速度非常快,因此只有配备自动化系统才能控制整个生产过程。中国的工业经过这数十年的发展,几乎所有的重工业的底层数字化技术都已经很完备了。另外能源产业的经济基础也很好,建设一个热电设施的投资需要数十亿到上百亿的投入,所以热电产业从底层的数字化到中层的网络化再到顶层的智能化都拥有相当高的基础。

全应科技当时选择聚焦热电也是看中了行业里相当完善的信息化基础。

彭垚:那我们企业就是要首先采集数据,第二步去分析数据,第三步就是构建模型,计算每时每刻工业效率的最高值。

夏博:所以我们说面向热电生产过程智能化的本质,就是用数字化的模型在数字空间重构物理空间的工业过程。这个和闪马智能做了许多视频分析模型很类似。

彭垚:我觉得这个场景切入得很好,拥有很完备的数据基础,很容易发挥数据分析的价值。

夏博:没错,与流程型工业的热电行业形成对比的就是服装制造业这类典型离散型工业。

在 2017 年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当时想要把研发完成的PaaS平台在工业互联网落地,曾经还选择探索过服装制造业。

尤其是现在,服装制造业与早期已经完全不同,从前一个款式做10万件,现在一个款式可能只做一千件,而每次更换款式都要改造流水线、重新排工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工业2.0模式。如何实现不用换线的柔性生产过程是当时这些服装企业的需求。

但是在制衣过程中,所有的设备几乎都是电气化时代的产物,很少有信息能够传递出来。那么,如果我们要做信息化就需要加装传感器、RFID、智能化看板之类的设备,这几乎就是整个生产系统的大面积改造。改造完成后,管理者才会有基础的缝纫数据、转速数据、RFID物料数据等等,再有进一步的计算工艺过程,才有可能动态地提升效率。

在数字化基础不好的产业里,想要用数字化的方式解决问题,面临的第一步就是改造,而这个改造的途径又是千差万别,没法统一的,这就变成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因此尽管中国的工业种类很广泛,但是确实存在数字化进展参差不齐的困境,2.0、2.5、3.0都有,数字化基础不一而论。所以我对这个行业的看法是,就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而言,在有些行业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有些行业还是不够成熟,还需要行业自己的进步。

主持人:谢谢两位的精彩分享,再次感谢夏博士抽空做客《闪马周刊》!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头条文章
重点文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免责声明|会展频道
冀ICP备2022007386号-1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871号 爱云资讯 Copyright©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