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邓超:开放合作,共建通信AI科学体系
2019-11-18 17:01:22爱云资讯1265
11月14日-16日,主题为“5G+未来无限可能”的2019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广州盛大开幕。
作为合作伙伴大会的重要环节---“5G合作创新峰会”上,中国移动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智慧运营中心副总经理邓超发表了“从‘通信工程’走向‘通信+AI科学’”的主题演讲,并表示要想实现智能化的网络,不能拿成熟的AI技术直接通过工程应用来实现,需要联合产学研合作伙伴,以通信网络自身为直接研究对象和场景,以新的通信AI科学体系来开展研究并取得突破。
需要全新通信AI科学体系
AI作为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学科,以广泛的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等众多基础学科为基础,逐步沉淀了成熟的机器学习、推理、知识图谱等AI技术,并在图像、自然语言、游戏、机器人等场景中取得了前所未有,卓有成效的应用效果。
不过,邓超指出,如果仅将成熟的AI技术直接通过工程应用来实现,将很难实现网络智能化的目标。“我们想要达到智能化网络或者网络即服务NaaS这样的更高目标,亟需以网络本身为研究对象,开始通信AI科学技术研究并取得突破,才能真正推动网络智能化进程取得实质性成效。”
“需要以通信网络自身为直接研究对象和场景,以新的AI科学体系来对待和解决网络智能化的问题和目标。”邓超表示,行业组织预测,通信企业在AI方面的投入,到2025年将达到367亿美元。有超过60%的通信企业在研究AI,研究如何降本增效,产业界各方已在网络智能方向上,纷纷上路。
据邓超介绍,标准化组织目前已经重点围绕智能化网络运维场景、处理流程、数据接口开展定义工作,开源社区已有多个网络智能化开源项目,探索新的事实标准和新的商业模式。
据了解,中国移动和AT&T联合发起的ONAP及设备商也加大投入,落实平台战略。邓超表示,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到今天,业界各方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走向通信AI科学,是实现通信网络AI-native和全流程智能化目标的必经之路。
在邓超看来,从新兴技术发展角度看,AI技术的爆发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自然演进结果;AI技术将与5G、IOT、边缘是融合发展、有机共生共进的关系。
面临两大核心问题
据了解,AI应用和产品的数据、算力、算法、场景4要素,涉及私有性、安全性、高并发、大吞吐、云边端侧分布协同、迭代优化、忙闲动态、无中断等技术特点,对5G网络提出了全流程、全体系融智的要求和挑战。
不过,邓超指出,事实上5G网络架构的变革,已经为通信AI科学研究准备好了基础前提条件。5G网络设计之初,就引入切片、边缘计算、按需定制SA柔性网络等原生能力,成为融入AI技术的重要基础。
据邓超介绍,目前在网络智能化工作中需要直面两个最大核心问题,也是对网络AI科学最重要的问题。
一是,可用于喂养、研究AI技术的原料缺乏。需要研究网络智能化的体系性的问题,以及需要关注如何获得优质数据、知识如何被AI技术可用、如何形成有反馈机制的网络。
二是,通信网络本身具有高复杂度、动态性的独有特点,同时通信行业的体系性强、跨领域跨专业、高运营标准,需要在开展网络AI科学技术研究时一并考虑。
在邓超看来,针对网络智能化需要全流程融合AI的问题,既要考虑横向分层分域、也要考虑纵向贯通协同,需要研究系统化、体系性的智能化网络。”
开放合作,共谋网络智能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邓超表示中国移动的5G+计划是打造融合创新智能设施,构建一个人工智能平台,目标是实现算力、数据和能力的共享。
中国移动近期发布九天人工智能平台,目的就是将5G+AI作为引擎战略落地。邓超强调:“在我们落地和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以网络智能化为重点,规模化商业价值原则,对网络流程进行梳理,将AI的系统技术,融入到全生产流程中。”
邓超指出,在通信AI科学过程中,中国移动将完全抱着开放合作创新的思想,以实现网络智能化为目标。“我们迎合产学研和企业进行能力入驻‘九天’人工平台,我们组建了联合智能联盟,目前有337支队伍,通过排名有15支队伍进入决赛,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储备了优势的外部人才,和产学研建立智慧网络生态。”
发布《5G智慧网络白皮书2.0》
与此同时,邓超发布《5G智慧网络白皮书2.0》,在2018年第一版基础上进行全面修订更新,体现了中国移动在网络智能化方向持续的关注、思考和推进工作。
邓超表示,白皮书面向合作伙伴阐述中国移动关于网络智能化的六点思考。
一是,端到端的智慧网络架构,分布式+集中式智能,泛在智能力,对应运营效率提升+对外能力开放和行业赋能,实现网络即服务愿景。
二是,如何评价网络智能化等级?中国移动牵头行业制定分级标准体系,并在2019年成功推进ITU、3GPP、CCSA、AIIA等标准组织的立项结项。今年联合产业达成了通用方法共识,明年将细分场景定义可实施操作和推进的标准。
三是,哪些典型场景需要引入AI能力?包括网元自治、边缘智能、运维智能(规建维优)、业务保障、行业能力开放赋能、终端智能等场景。
四是,中国移动今年的推进工作包括规模试验网、数据准备、标准推进、应用优先级梳理和典型应用落地、边缘计算和能力开放推进。
五是,对网络设备、终端、平台提出的新要求,包括数据感知和采集、接口开放及下发通道、设备内在智能力等。
六是,联合合作伙伴的攻关方向建议,涉及通信知识体系构建,数据采集和规范化治理(包括构建电信数据集),适用于通信网络的基础核心AI算法。
最后,邓超强调:“真心希望和产学研各界的共同推进网络AI的发展,为网络智能化快速的前进。”
相关文章
- 浪潮通信智能体平台实现MCP服务接入,开启“智能体+工具生态”协同新范式
- 利尔达+Coze,通信模组与Agent助力 AI 硬件大显身手
- Newport 推出基于积分球的硅探测器,为光通信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 主要贡献者!腾讯云 EdgeOne 产品能力进入 3GPP 最新版国际通信标准
- 新锐科创携手联通荣获2024年度江苏省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
- MWC 2025 | 亨鑫科技以绿色科技赋能智能通信新时代
- 迈向万兆时代:四川广元移动携手烽火通信开启50G PON创新之旅
- 江苏“创青春”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链专项赛在亨通集团圆满举行
- 融云上线智能体接口,让通信从工具进化为生产力伙伴
- 中信科移动成功承办CCSA无线通信技术工作委员会WG8第131次会议
- 6G时代全息通信业务展望:开启虚实融合的未来
- 业界规模最大5G-A低空通信专网开启规模商用
- 中国移动“基于通信大模型的自智网络解决方案”荣获GSMA GLOMO双奖
- 华为AI Calling同声传译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惊艳亮相,一方订阅,全球畅聊
- [换馆定档] IOTE 2025国际物联网展·上海站携手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定档6月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 强强联合!科大讯飞×华为云MWC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战略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