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不能任性,法官提醒:创造力不得超越法律
2020-04-14 08:35:17AI云资讯665
“AI换脸”技术在影视行业时常被应用,还有互联网公司开发出相关软件供用户娱乐。但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提醒,未经授权和许可,擅自使用影视片段和他人的肖像制作换脸视频,可能涉嫌侵权。
 
	近日,一网剧使用“AI换脸”技术,将有劣迹的演员“变脸”成另一位演员,而面部轮廓和肢体动作仍被保留。但最终呈现的效果却被网友称为“车祸现场”、“五毛特效”。当然,这一技术也有令人记忆深刻的应用,《速度与激情7》剧组在主演保罗沃克去世后,请其弟弟继续拍摄,并运用“换脸”技术让保罗沃克重现荧幕。
随着技术发展,“AI换脸”软件也被开发完成,很多网友都下载、使用过类似软件,将自己“变身”到一些影视剧中,过一把“明星瘾”。但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二庭鲁宁法官提醒,这其中有潜在的法律风险值得注意。
首先,相关APP中被用来“换脸”的影视剧素材片段如果未经著作权人授权和许可,就擅自提供给用户,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在线播放甚至下载等,就可能侵害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而在“换脸”时,用户不仅可以将自己的脸植入剧中,还可以将视频中自己的脸换成演员的脸,甚至将不同演员的肖像互换。鲁宁提醒,如果换脸后演员的主要面部特征被保留,公众据此可以直接辨认出对方身份,此举就可能侵犯明星的肖像权。
如果此时,用户的换脸行为造成了对其他人的贬损,如换脸不雅视频,或恶意丑化他人,导致公众误以为对方做了一些有违道德标准、甚至违法违纪的行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或评价降低,那么这种“换脸”行为就可能侵害他人名誉权。
“AI换脸技术有一定现实需求,比如影视剧制片方以此降低制作成本等,但法律面前,决不能‘娱乐至上’。”鲁宁表示,网友的创造力、想象力不能超越法律,“换脸”行为务必要谨慎而为。
相关文章
- 中东AI迎来中国力量 华为腾讯云万兴科技等深度赋能区域数字化升级
 - 中兴通讯助力中国移动打造银发一族AI定制手机
 - 鲸鸿动能亮相中国国际广告节&亚洲广告大会,全场景AI驱动增长
 - 华为浏览器资讯助手:AI赋能,开启资讯浏览新体验
 - 升级版“蓝心小V”亮相,豆包大模型助力vivo打造AI原生体验
 - 荣耀发布8大AI场景解决方案:以“全场景覆盖”推动终端智能普惠落地
 - 阿联酋数据中心建设热潮助力AI雄心与数字主权
 - IBM与客户共谱AI长期发展蓝图
 - 重磅!荣联科技集团凭借AI技术实力入选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 阿里巴巴团队重磅发布:让AI像苏格拉底一样自我学习,仅用100道题就能碾压GPT-5
 - 英特尔称服务器CPU将重新火热:AI工作负载推动增长
 - 阿里夸克“C计划”再曝新动向:一款AI浏览器或年底发布
 - 全国盛会·智育未来——大沩赋能AI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 京东11.11直播技术全面升级,立影3D技术、JoyAI大模型重构沉浸式购物体验
 - 天猫魔屏C3 Max登顶千元投影热销第一,定义高亮“真AI投影”新标杆
 - openvela首届全球开发者大会圆满落幕,NuttX创始人Greg亲临现场,共话AIoT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