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点名不限流量套餐 运营商自查
2018-06-11 13:59:56爱云资讯阅读量:1,017
随着流量业务竞争日趋白热化,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打出“不限量”概念,中国电信推出不限量套餐,中国移动宣称流量“任我用”,中国联通推出冰淇淋套餐。但无限流量套餐并非真正的“不限量”,实际上既限速又限量,可谓套路满满。近日,工信部点名运营商不限量套餐过分宣传,三家运营企业遂展开自查。
最雏形的不限量流量套餐应该追溯到2G时代。2003年,中国移动在部分省市试水推出WAP包月套餐,每月流量不限,比如北京的神州行15元包月和动感地带20元包月套餐,很是受到用户追捧。
2012年5月,北京移动一则公告让不限量套餐开始引起争议。北京移动当时公告称,所有北京神州行15元上网包月套餐和动感地带20元包月套餐用户必须恢复到2005年7月时的网速,并建议更改套餐。随后,陆续有无限流量卡用户反映被限速或被限量。这一规则改变让早已习惯了3G速度的用户极为不满,但也就是在中国移动开始限制WAP不限量包月套餐后,国内再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不限量流量套餐。
进入4G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用户对流量的需求激增,流量费问题又开始摆上台面。随着国家“提速降费”的一再推进,用户对流量费的“满足感”不升反降,基于此,“不限量”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2016年5月6日,北京联通推出了一款不限量套餐,每月46元。名为“不限量”,实际上只有1.5G的本地4G流量,超出部分不收费,但上网速率会被限制在128Kbps以内,与2G网络速度差不多。
2016年6月,北京移动也推出了一款“46元本地流量套餐”,与中国联通的设置基本相同,只不过为超出的流量设置了50G的封顶值。
2017年2月,中国联通隆重推出全新的不限量套餐:冰激凌套餐。套餐包含398元和198元两档,398元档是国内无限语音和无限流量套餐,198元档包含每月1500分钟国内语音和15GB的4G全国流量。但实际上,这两款套餐都是限量的,398元档每月前40G是4G,198元档前15G是4G,超出之后降至3G网速,累计到100G关闭上网功能,用户可申请自行打开,此后按15元1G收费,次月恢复。
之后,随着中国电信“不限量套餐”的发布,更是把“不限量”概念拉升到新高度。运营商也因此获得新一轮利润增长契机。
根据三大运营商2017年财报,2017年中国电信营收3662.29亿元,同比增3.9%,净利润186.17亿元,同比增3.3%;中国移动2017年营收7405亿元,同比增长4.5%,全年净利润为1143亿元,同比增长5.1%;中国联通2017年营收2490.2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达23.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176.4%。
但另一方面,所谓的不限流量实际上是有限制性条件的,号称不限流量,但超过一定额度之后就会降速到3G。虽然从运营商角度而言,对流量的限制是为了防止某些用户的恶意使用,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体验。
2018年6月7日,针对基础电信企业“不限量”套餐隐藏限制条款等宣传问题,工信部点名三大运营商,针对当前“不限量”套餐宣传中存在的问题,要求立即开展自查。要求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营销宣传时要做到真实、准确,实行明码标价,对资费方案限制性条件以及有效期等需用户注意的事项,要履行提醒义务,不得片面夸大或混淆优惠幅度。并探索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资费模式,加强资费公示,完善用户流量使用告知和提醒服务。
相关文章
- 网易易盾牵头编写业内首份行业标准,历时三年终获工信部批复
- 谷器数据应工信部邀请参加中国制造业精益数字化研讨会
- 工信部明确6GHz频段归属 7月1日起施行
-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高念书:以“信”数智 筑“广”生态
- 联汇科技多项成果入选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大模型优秀案例
- 工信部批复开展5G地空通信试验,微美全息5G+赋能AI提振市场热度
- 腾讯云智能2项计算机视觉行业标准获工信部立项,助力建设AI标准体系
- 工信部公布2022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 工信部:将开展千兆光网“追光行动” 支持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 工信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
- 铸网2022!中信科智联荣获工信部“车联网网络安全演练优秀防守实践企业”大奖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 工信部任爱光:我国人工智能加速发展 核心产业规模已超5000亿
- 深圳泰衡诺、重庆传音科技入选工信部2022年“绿色制造”名单
- 工信部《2022年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公布,腾讯云智能工业质检方案入选
- 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