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沈劲:5G赋能千行百业,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
2021-06-17 21:23:14爱云资讯1377
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被人们寄予厚望。最近,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联合编制《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提出要围绕智能电厂、智能煤矿等拓展5G应用。根据工信部此前起草编制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我国还将推动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物流等众多领域的应用,目标是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自2019年起,中国、韩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启动5G商用网络,拉开了5G商用的大幕。经过两年的发展,我国5G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建成5G基站超过了81.9万个,5G终端连接数也超过3.1亿。最近,高通全球副总裁、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在5G上的发展在全球都非常领先,现在5G基站总数已经占全球的70%,5G套餐用户占比80%。
沈劲同时谈到,5G赋能的是千行百业,将会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和全新的商业模式。例如新的社交和多媒体应用,3G时代有微信,4G时代有短信、直播,5G时代也会有新的应用;还有全新的用户体验,比如远程现场,传统的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缺少现场感,而5G能够很好地提供高速、低延时和高可靠的传输,可以提高视频清晰度甚至实现三维立体的应用场景,从而带来更好的现场感。总之,5G作为通用的赋能技术,能够为各行业应用创新提供支持。沈劲打比方说,路修好了,就可以期待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车”跑起来。
特别是近两年,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远程办公、在线学习等等,无线连接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在这过程中,5G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新闻直播、工业巡检、仓储物流等众多场景,5G正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5G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也为中国企业创业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近期,高通完成了对蜂窝车联网(C-V2X)和计算机视觉相关解决方案提供商卓视智通的最新投资,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在AI领域探索合作,共同推动5G赋能下智慧交通的发展。目前,高通在中国投资的企业也已经超过了70家,广泛涉及5G、AI、车联网、物联网等众多领域,持续支持中国创新企业快速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5G创业创新热潮的持续推进,以及在运营商、技术厂商、终端厂商和各类创新企业的共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设备将加速接入网络,促进万物智能互联,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相关文章
- 高通携手上海电信、久事旅游和小米,在黄浦江游轮实现万兆网络覆盖与沉浸式体验的里程碑
- 高通公司Ed Tiedemann:5G Advanced持续演进,为AI无处不在奠定坚实基础
- 高通携手上海电信、久事旅游和小米,在黄浦江游轮实现下行峰值速率突破8.4Gbps里程碑
- 博泰车联网联合高通依托骁龙座舱至尊版共建新一代智能座舱生态体系
- 小米发布玄戒O1芯片 高通骁龙8至尊版迎来真正的竞争对手
- 高通CEO安蒙亮相COMPUTEX 2025:骁龙X系列正成为PC的核心
- 高通李晶:坚持“技术深耕”与“生态共赢”,推动5G-A创新场景与应用落地
- 高通亮相世界电信日大会开幕式:共创由5G-A与终端侧AI驱动的新质未来
- 福州移动联合中兴通讯、高通首次实现4CC叠加1024 QAM高阶调制技术在地铁场景的应用,助力福州地铁体验升级
- 高通携手产业伙伴亮相上海车展,推动驾驶辅助普及
- 高通携手产业伙伴推进5G-Advanced发展,为6G奠定坚实的基础
- 混合式AI是未来 高通钱堃解读生成式AI未来增长趋势
- 为6G奠定基础,高通钱堃:5G标准第二阶段将带来网络性能和可靠性的提升
- 高通徐晧:利用6G和AI重塑移动连接的未来
- AI芯片巨头争夺战升温,高通/微美全息争相加码竞逐AI高能效算力突围赛
- 高通钱堃:终端侧AI正在到来 将带来大量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
更多>>人工智能公司
更多>>人工智能硬件
更多>>- 从灵感到成片 三星Galaxy S25 Ultra让影像创作更高效
- 芯原推出经市场验证的ZSP5000视觉核心系列,扩展其面向边缘智能的数字信号处理器IP组合
- 从双城救援到DJI FC100发布:大疆无人机重塑应急救援新方式
- 大朋VR AI眼镜预发布,从 VR 领航者到 AI 穿戴开拓者
- 录音界的“黑科技”!索尼ICD-TX660:专业录音、高效随行
- 重磅!方芯半导体推出国产EtherCAT从站控制芯片,原位替代Microchip LAN9252/9253/9254
- 大疆发布旗舰级运载无人机DJI FC100:80kg载重、9分钟快充,开启无人机运载新时代
- 智能健康领域新突破:Ulook脑机智能眼镜正式上市,重新定义“眼-脑-心理”联动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