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坚持长期密集投入 构筑复杂芯片设计壁垒
2022-01-06 22:26:19爱云资讯660
智能芯片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硬件,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庞大,对于智能芯片的需求亟待满足和解决,智能芯片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全球已有数百家企业涉足智能芯片的研发,互联网公司也纷纷选择智能芯片领域一显身手。
百度、阿里、腾讯纷纷开始自研芯片,但芯片产品,从起量到规模化量产销售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前期的研发和投入都是十分关键的。
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此前就公开表明态度,在集成电路领域,不可能出现弯道超车,并且,国内芯片企业要遵循行业的发展规律,在芯片技术方面做好研发,一步一步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众多企业放弃幻想,脚踏实地干好底层技术的研究。
寒武纪CEO陈天石很久之前就想的很明白,其实芯片这个赛道,比的就是出产品的速度,以及产品好不好用。想要把一款通用型芯片做好,你需要搞定很多技术环节:指令集、微架构、SoC设计能力、基础系统软件的能力……你需要花很多时间、人力和资本投入才能做出好东西。
“我们比较幸运——做得早,技术确实很好,投资人又支持,让我们可以静下心搬砖。说白了,做芯片就是个苦活,我们受的苦和累也是壁垒。“陈天石如此说道。
在创立初期,寒武纪选择先从IP授权业务切入市场,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和技术验证,达成了“初创便量产”的奇迹,帮助其在众多创业公司中脱颖而出。但在2017年、2018年寒武纪将IP售于华为的时候,寒武纪就已经开始研发云端芯片产品,所以才能在2019年有量产的芯片出来,才能在之后有面对大客户的智能集群业务,这些时间上的积累,也成为了寒武纪的壁垒所在,是寒武纪的先发优势。
然而年轻的半导体初创企业确实很难,尤其是寒武纪所处的复杂芯片设计领域,更需要长期密集的投入,来构建自己的壁垒。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广受质疑的研发支出的问题。究其原因,自成立后,寒武纪在研发方面从来不吝投入。
根据其过往数据,2017年到2020年,寒武纪营收为784.33万元、1.17亿元、4.44亿元和4.59亿元;研发费用分别为2986.19 万元、2.40亿元、5.43亿元、7.68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80.73%、205.18%、122.32%和167.38%,寒武纪的营收暂时还无法覆盖研发投入。
不可否认,半导体行业本身并不是一个快行业,尤其是对以寒武纪为代表的复杂芯片设计公司而言,更需要聚焦坚持。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忍受寂寞的能力,芯片企业将很难获得长足发展。
相关文章
-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寒武纪积极开展产学合作
- 寒武纪积极助力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落地
- 寒武纪AI训练卡MLU370-X8荣获2023年度卓越创新产品奖
- 寒武纪统一的平台级基础系统软件打破开发壁垒
- 寒武纪通用型智能芯片:技术壁垒高但应用面广
- 寒武纪:通用型智能芯片在性能和功耗上存在优势
- 寒武纪:具备云、边、端芯片产品和生态开发协同优势
- 寒武纪2022年业绩说明会:研发成果显著,核心技术持续突破,知识产权积累创新高
- 寒武纪入选星辰20:2023中国AI算力层创新企业
- 寒武纪灵活多样产品满足多元市场需求
- 寒武纪:通用型智能芯片对人工智能具备较好普适性
- 寒武纪云边端产品线日益完善 商业场景逐步落地
- 寒武纪行歌获博世创投投资 合作双赢加速发展
- 寒武纪思元370入选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SAIL奖TOP30
- 寒武纪2022年半年报:营收增长24.6% 商业客户批量出货
- 提前布局新兴场景 寒武纪抢占发展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