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培养接地气的人工智能人才,是国之重点
2018-08-14 14:15:18爱云资讯938
人工智能教育也要接地气,这也在另一层面上催生了更重视人才实战能力的民营机构。
“随着机器对人工的替代,我们毕业生的竞争力何在?”
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中国智能教育大会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提出,当前我国教育系统中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严重不足,研究生智能教育存在高开低走的现状。
李德毅院士抛出的问题不由得引人深思:当下,人工智能教育该如何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又该如何接地气,培养出真正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部署,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
发展技术,人才是关键。在国务院这一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多所高校申办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
目前,人工智能学院遍地开花,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指日可待。然而,如何做到接地气的人工智能教育,仍需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备受诟病:纸上谈兵游刃有余,实战能力缺之又缺。“专业大学生并不专业”的尴尬现象在职场中也就屡见不鲜了。
当然,不可否认大学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然而长久以来以理论为主导的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而这又就间接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这也在另一层面上催生了更重视人才实战能力的民营机构,如俞敏洪创办的新东方,郭毅可教授创办的苏伦大数据科技研究院。其中苏伦大数据研究院专注于人工智能教育,郭毅可教授在创立之初就强调要重视人工智能人才教育,重视政产学研的融合,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接地气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有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的企业客户以及有大数据思维的中高级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等,苏伦大数据研究院打造了“AI人才培育+AI知识服务+AI 人才发展导航”的人才培养体系,精准定制课程,注重客户体验。
可以说,以苏伦大数据科技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开创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模式,是大学教育的最好补充。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智能化未来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好各个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促进人工智能教育全面均衡发展,培养接地气的人工智能人才,重之又重!
相关文章
- 燃油车智能化破壁之作落地,奥迪联手华为乾崑开启燃油智驾新纪元
- 中国外贸B2B生态重构:全链路智能化与新兴市场崛起
- MasterAgent 引领多智能体协作革命 亮相 WAIC 解锁工业智能化新场景
- 大捷智能AI设计系统亮相NUMISHEET 2025,携手推动行业智能化发展
- 从「千万随想」到AI智能体——网络安全的智能化转型之路
- 游族网络蝉联“新质生产力代表性游戏企业”,AI布局驱动游戏产业智能化升级
- 浩鲸科技中标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平台,政策助推装备智能化
- Testin云测深度参与,软件测试智能化能力成熟度评估正式启动
- 高端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速,赛意信息深度参与新兴高景气行业
- 2025铁路装备展|华为发布全新解决方案,加速铁路智能化
- 腾讯云 TVP 走进苏州名城,探寻云 + AI 驱动文旅产业智能化跃迁
- 华为云:CloudMatrix384突破大模型训推瓶颈,加速行业智能化跃迁
- 华为云助力企业基于盘古大模型打造专业大模型,引领行业智能化变革
- 百胜中国发布首个面向餐厅营运的智能体,开启智能化餐厅新篇章
- 华为云帮助企业打造专业大模型,加速千行万业走向智能化
- 昆仑技术连续三年亮相中国国际金融展,助力金融行业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