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培养接地气的人工智能人才,是国之重点
2018-08-14 14:15:18AI云资讯975
人工智能教育也要接地气,这也在另一层面上催生了更重视人才实战能力的民营机构。
“随着机器对人工的替代,我们毕业生的竞争力何在?”
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中国智能教育大会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提出,当前我国教育系统中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严重不足,研究生智能教育存在高开低走的现状。
李德毅院士抛出的问题不由得引人深思:当下,人工智能教育该如何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又该如何接地气,培养出真正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部署,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
发展技术,人才是关键。在国务院这一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多所高校申办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
目前,人工智能学院遍地开花,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指日可待。然而,如何做到接地气的人工智能教育,仍需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备受诟病:纸上谈兵游刃有余,实战能力缺之又缺。“专业大学生并不专业”的尴尬现象在职场中也就屡见不鲜了。
当然,不可否认大学教育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然而长久以来以理论为主导的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而这又就间接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这也在另一层面上催生了更重视人才实战能力的民营机构,如俞敏洪创办的新东方,郭毅可教授创办的苏伦大数据科技研究院。其中苏伦大数据研究院专注于人工智能教育,郭毅可教授在创立之初就强调要重视人工智能人才教育,重视政产学研的融合,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接地气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有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的企业客户以及有大数据思维的中高级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等,苏伦大数据研究院打造了“AI人才培育+AI知识服务+AI 人才发展导航”的人才培养体系,精准定制课程,注重客户体验。
可以说,以苏伦大数据科技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开创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模式,是大学教育的最好补充。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智能化未来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好各个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促进人工智能教育全面均衡发展,培养接地气的人工智能人才,重之又重!
相关文章
- vivo AI战略再升级 原系统6与蓝河操作系统3全面智能化
- 稳赢云弹性HR系统,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智能化场景
- 构建B2B平台移动新生态:宜选网如何成为全球贸易智能化的新引擎?
- 东风汽车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 加速智能化和国际化落地
- 浩鲸科技电力大模型2.0方案亮相云栖大会:引领电力行业智能化升级
- AI技术升级,行业智能化提速丨云知声荣登“2025 AI Era企业创新大奖TOP55”榜单
- 以智能化为主旋律,擘画开源鸿蒙下一个五年发展技术蓝图
- 三星Galaxy AI坚持以人为中心 持续推动AI手机智能化发展
- 华为坤灵发布IdeaHub千行百业体验官计划,助力中小企业跃升智能化
- 戴尔科技:从“模型驱动”到“数据驱动”,重塑企业智能化转型新范式
- 中国联通举办“数智赋能·AI联通未来”专场发布会 助力安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 聚焦2025工博会:中国中车“双赛道双集群”彰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创新实践
- 中能拾贝重磅发布智慧新能源解决方案,引领场站“无人值守”与运营智能化变革
- 昇腾联合伙伴发布多款 AI 硬件新品 硬件开放战略助力千行万业场景化智能化升级
- 华为发布智慧物流与仓储SMART解决方案,跃升行业智能化
- 谦合益邦与腾讯云达成战略合作,助力半导体行业智能化升级









